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56章

作者:臊眉耷目

“嘎嘎,拉屎拉屎(哈哈, 那是那是)。”

袁术的面部表情比较僵硬,因而在笑起来的时候显得比较诡异。

刘琦一开始有点不习惯,他感觉袁术一笑的时候有点像是要吃人,相处的时间长点了, 才慢慢开始能够接受。

多少瞅习惯了。

袁术笑完之后,似乎要下意识去拍拍刘琦的肩膀,但是当他要动手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手根本毫无知觉。

适才一时间被激起的英雄气概,在一瞬间便烟消云散。

袁术落寞的长叹口气。

他转头冲着苏飞点了点头。

苏飞随即转身进屋,少时取出一份缣帛,给刘琦呈递了上来。

刘琦打开,发现里面是一封袁术写给刘琦的信。

想来,是袁术觉得自己口述不便,因而在来雒阳前找人代写给自己的。

里面应该是袁术对自己的一些承诺。

苏飞将缣帛交到刘琦的手里之后,对他道:“君侯,这是在江夏郡时,袁将军着主簿阎君代笔,写给君侯的信。”

刘琦点了点头,展开细读。

不得不承认,这封信袁术写的真是非常克制。

有涵养的过分了。

首先,信中他向刘琦表示了绝对的忠诚。

同时,袁术表示自己愿意完全的放弃兵权和淮汝之地, 希望刘琦登基之后, 不要因为袁绍的问题, 而迁怒于汝南袁氏。

第三点, 袁术表示,他愿意动员汝南袁氏一切的人脉资源,帮助刘琦上位登基。

对于刘琦来说,最具有吸引力的,毫无疑问就是袁术向他所提出的这第三点支持。

汝南袁氏的门生故吏遍天下,然而袁绍的叛逆举动,已经使袁家在士林的地位,有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袁绍成了反叛大汉之贼,而袁术重疾在身,汝南袁氏的根基摇摇欲坠,如同风中浮萍。

袁术虽然高傲偏狭,但不代表他没有政治眼光。

袁术明白,在这种时刻,想要挽救袁氏一门的最好做法,就是扶持新君!

以袁氏的资源协助新君上位,而新君上位之后,通过朝廷中枢的力量,也可以将汝南袁氏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互惠互助。

仔细想想,没有汝南袁氏,刘琦登上帝位的困难和阻力也不会小。

刘琦看罢缣帛,然后放下看向袁术,再次确认道:“这上面的内容不是袁公所写……但可确实是袁公之意?”

袁术重重地点了点头,表示肯定。

刘琦哈哈大笑,道:“想不到,时隔七年,我与袁公终于再次站在了统一阵线之上,有袁公相助,刘某大事可成。”

说罢,刘琦转头冲着门外道:“请袁公子进来吧。”

少时,便见袁耀仓惶着走了进来。

他的状态比较慌张,见了刘琦之后,顿时紧张的脸色一红。

却也难怪,袁耀自幼在袁术的呵护下长大,虽然接受的都是最好的教育,但经历的大风大浪不多,所有危险层面的事情,基本袁术都给他抗了。

来刘琦大营中做人质,可以说是袁耀这辈子最大胆也算是最荣耀的一件事了。

袁耀见了自己最敬重的袁术,和眼下他袁家的大金主刘琦,心中一阵紧张。

他慌慌张张地上前,走到了刘琦的面前对他慌慌张张的长作揖叫道:

“爹、爹。”

这声口误将袁术和刘琦弄的都是好生尴尬。

或者说,只是把袁术一个人弄的好生尴尬……

若非手脚不便,袁术真恨不得跳起来给这逆子一巴掌。

刘琦侧过身体,让过了袁耀这声糊里糊涂的口误,道:“袁公子不要紧张。”

袁耀满面通红的直起身,转头看向袁术……然后又急忙把头扭开了。

袁术的目光好似要喷火一样,几乎都能将他整个人给烧着了。

刘琦对袁术道:“袁公,刘某今日让袁公子来此,为的就是当着你们父子,给你们父子二人一个保证……刘某若是登基,袁公可居三公之位,爵位可为朐侯,袁公百年之后,爵位自当有令郎承之,琦对天起誓,绝不反悔。”

刘琦这话中的许诺,也算是正中袁术父子的软肋。

袁家最看重的是什么?是他们望族的传承。

四世三公所蕴含的巨大政治能量,让这个家族尝尽了好处和甜头。

袁绍虽然位居三公之上,但其人眼下已经与反贼无异,袁术也已经以袁氏家公的身份做出了声明,汝南袁氏与袁绍断绝往来。

所以如今,袁氏这一代的荣耀与否只能落在袁术身上了。

但袁术自己如今这個样子……

说实话,袁术对自己都不是很抱期望。

车骑将军这个职位,毫无疑问只要刘琦登基,他就必须要献出来。

但是如今刘琦居然许诺他三公之位。

五世三公……真是正中下怀。

袁术笑呵呵地冲着刘琦点头,一个劲的表示感谢。

稍后,他还口齿不清的阐明,由于自己身体的特殊情况,所以汝南袁氏方面,就有袁耀协助自己,联络各地的门生故吏,让他们一同发难上书朝廷助刘琦登基。

有了袁术父子相助,刘琦的把握就更大了。

朝中这些士族朝臣们无兵无将,对于刘琦来说他们基本没有威胁,但刘琦依旧没有用不讲理的手段去压制他们,只是与他们公平博弈。

不是因为刘琦闲得没事干,而是因为每一个朝堂中的公卿,他们背后的家族势力都可以凝聚一方的儒林人士。

这些人在地方的渗透力很强……最闹心的是士人的舆论能力很强。

一不小心,这些儒林中人的风言风语就把你给搞臭了。

但是如今有袁氏站在自己这面,整个大汉朝的儒林力量,就等同于有一半站在了刘琦这边。

足够一拼了。

第九百二十二章 朝廷大管家

冷战!

自打刘琦与以杨彪为首的满朝公卿产生了直接冲突之后,整个朝堂就陷入了一片冷战之中。

随后,就是大行天子刘协的下葬之礼。

经过一番商议,刘协的帝陵,建设在了雒阳古都西面,名为承陵。

建筑上,由于现在的汉朝处于战争时期, 朝廷财政开支入不敷出,因而陵寝的修建相比于原陵、显节陵这种大陵,就简陋了许多。

但终归还是一代帝王的陵寝,也不能弄的太过敷衍了事。

与东汉各帝王的陵寝一样,不筑垣墙,用行马,通往陵冢的神道两侧列置成对石雕, 标准的配备。

当然修筑这些东西, 对于眼下的朝廷来说完全没有问题, 少府的物资储备,就足矣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陵寝内的修筑。

还有陪葬品,什么值钱陪什么,数量不限,越多越好。

从这方面来看,目前雒阳少府的储备完全不够给刘协一个符合标准的帝王之墓。

修筑陵寝就跟修筑房子差不多,硬装方面只要是懂行的,就大概能估量出一个合适的价位,但软装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而言,那就是个无底洞,多少钱都能花出去。

从陵冢到门阙所修筑的神道,还有神道两侧排列的石象、石马等石雕和整齐的柏树,这些东西数目固定,材料固定,而且再怎么奢华, 也不过是用材质更好的石头, 石头的基础原料就摆在那里,而且能够排列的石像数量也就是那么多,预算上限能够估计。

但陵寝内的地宫装潢,具体要怎么装修,这个上限可就高了。

可以全用土制,也可以全用石制,也可以镀稀有材料,包括石壁刻画日月星辰,鸟归龙虎等物,这些东西想要多少,都可以弄,特别是陵寝的顶端,要是弄成星罗棋布,那可是相当的壮观。

壮观的另一個说法是:烧钱。

少府的存货肯定是不够的,别说是少府,就算是太仓之中,也不一定会有这么多昂贵的材料。

当修筑的官吏拿出一个简单的预算之后,一众朝廷官吏们皆傻了眼。

但傻眼只是一时的。

下一步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瘦驴拉硬屎, 这钱得掏!

大司农张义和少府田芬,一时间竟成了众矢之的,所有的朝臣们眼光都向这两个人投射了过来。

那一道道的眼光很是不善。

每日碰见别的朝臣,张义和田芬听到的最多的几句话就是:

‘哎,还有多少钱?’

‘陛下的陵寝就等你拿钱修呢!’

‘没钱,不可能吧?’

‘你们没钱,那这满朝上下谁还有钱?’

‘赶紧想办法啊!’

“你们不想办法谁想?你们是管钱的!”

田芬和张义现在气的是在心中直骂娘。

我们是给朝廷管家底,但我们不是造钱的!

太仓和少府空缺,跟我们有鸡毛关系?

一时间,整个朝廷因此事陷入了僵局之中。

但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人物出手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