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4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不过是一个宗亲之盟,难道还能左右某与本初的较量不成?

……

袁术正神思不属,突见他麾下的校尉雷薄匆匆而来。

“后将军,叶县那边来信,有一支约有两千人的队伍,从兖豫方向行至叶县东境,似有南下之意,那些人没有路引,意图偷偷过境,叶县县令派人向将军请令,此事该如何处置?”

“两千人众南下?”袁术皱起了眉头,问道:“可是流民?”

雷薄摇头道:“叶县县令派人去打探了,那两千人不是流民,亦非流寇,乃是从兖州乘氏县举族迁移的,领头者乃是当地豪强李乾并其从子李典,此番南下是欲往南郡投效刘表的!”

“什么?”袁术闻言顿时变色。

“乘氏之众,居然横跨豫州两州之地,只是为了去荆州投刘表?为何?难道这天下除了他刘景升,各镇便再无人能让那李氏豪强报效了不成?”

雷薄沉默了一会,方才道:“将军,依末将思之,眼下宗亲护君的盟书传遍天下,刘氏宗亲声望大涨,方才引四方豪杰纷纷前往报效?”

袁术闻言皱起了眉头。

“宗亲之盟,竟有这般影响?”

雷薄叹息道:“除此之外,末将实想不到其他原因。”

袁术站起身,开始在厅堂内转圈。

他隐隐的意识到了这些刘氏宗亲此番结盟,其影响力和号召力似乎远超自己的想象。

或许,自己前番有些看扁他们了……

看起来,应该和那刘琦好好谈谈。

“雷薄。”

“在。”

“你亲自去驿舍,替袁某请刘郎来县府,切记要要生相待,不可失了礼数,知道么?”

“诺!”

……

李典在这个时候率领族中食客前往南郡投效,自然不是巧合。

他是事先得到了刘琦的通知,故意大张旗鼓的走颍川边境,直奔南阳而来。

他不怕袁术派人拦他,因为他在叶县周边晃一圈后,就会返回颍川,从豫州汝南境内直去江夏。

大不了绕个远而已。

豫州刺史孔伷是陈留系名士,不过其人虽任刺史,却只是善于清谈,嘘枯吹生之辈,任期很短,并没有能力控制住豫州各郡,再加上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黄巾渠帅在汝、颍之地兴风作浪,因而李典等人想要从其管辖之地过境,并不困难。

李典这波虚虚实实的操作,是为了从侧面的角度向袁术展示护君联盟的影响力,让他对刘氏宗亲的影响力有更深的了解。

刘琦办事,从不着急。

一蹴而就的事只会在传说中出现,想要跟袁术这样的大佬在不受损失的情况下达成一致,必须要一步一步稳稳的走,从细微之处去瓦解他心中的疑虑……

最后,在适当的时候,再给予其内心深处的疮疤以最重的一击。

刘琦估计,那个时候,差不多就快要到来了。

第八十三章 无解的时间差

“刘公子,末将奉后将军之命,特来请公子过府一叙,还请公子收拾一下,随末将同往。”雷薄抵达了驿舍,邀请刘琦同他一起往鲁阳县府。

刘琦心中大致估算了一下时间。

嗯,差不多了,近三天的时间,袁术也应该想明白自己究竟是想要什么了。

当一个人面临人生关口的选择的时候,他的大脑因为权衡利弊,一时间不能下定正确的决断是很正常的。

但人在面对危机时,心理建设还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健全完善,所以刘琦觉得这几天的时间,内心几番天人交战的袁术,一定已经开始动摇了。

而自己今日就要给他打上最后一针催化剂。

“雷校尉稍后,琦去换身衣服,便随校尉一同前往见袁公。”

“公子请自便,雷薄在外等候。”

雷薄临行之前,得了袁术之令,因而对刘琦分外客气,便在驿舍等候。

刘琦回了驿舍的房间内,招来了张任和魏延,决定留张任在驿舍内等候,他自领魏延前去见袁术。

张任虽也想跟刘琦去,但刘琦已经发话,他也没有办法。

其实他现在心中挺酸楚的……

自己若是和魏延一样,是荆州人,或许就可以和刘琦一同参与其中了吧?

其实张任想的没错。

不带张任的理由很简单,今天刘琦要跟袁术谈的事情,不可让益州军中人知晓。

……

二人收拾妥当,打扮整齐,便随即与雷薄一同前往鲁阳县府。

与人谈判的时候,收拾仪容是刘琦前世的时候就养成的习惯。

不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打扮的有多俊,而是人在整体进行梳洗之后,会有一个全新的精神状态,自信心也会因为仪容的整洁而有所增长。

精神气的力量很强大,以最佳的状态去进行谈判,则可取得最好的效果,十拿九稳。

二人随同雷薄来到了县府,袁术已经在厅堂等候。

而他的身边此刻并无闲杂人,只有纪灵在旁护持。

刘琦坐下之后,便见袁术冲着雷薄挥了挥手,道:“汝且下去吧。”

雷薄一见袁术只是留下纪灵在侧,却不让自己在旁听,心中多少有些不太是滋味,但却也没有办法。

他冲着袁术拱了拱手,道:“末将先行告退。”

待雷薄退下去之后,袁术方才看向刘琦,道:“有劳刘郎在此侯吾三日。”

刘琦谦谨道:“袁公是干大事的人,日理万机,俗务缠身,刘琦等了三日便等三日,况且这三日来,袁公也是好酒好饭的招待于某,刘琦心里甚是感激。”

袁术笑道:“景升兄好福气,竟有这般佳儿。”

顿了顿,便听袁术又道:“那日刘郎与吾所言之事,因在场闲杂之人太多,不便深言,故特于今日专请刘郎至此深谈之。”

刘琦拱手道:“刘琦也想与袁公详谈一件大事,只是……”

说到这,刘琦停住了话头,看了看袁术身后的纪灵。

袁术道:“纪校尉自袁某掌管虎贲军始,便是袁某的心腹之人,不同旁人,刘郎有什么话,但说无妨。”

于是乎,刘琦开始出招了。

“琦在襄阳之时,曾听严君言,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乃天下士族表率,袁公乃宣父侯嫡子,理应撑起袁氏门楣,引天下士人扶保汉室,成就青史留名之大业,如何……”

说到这,刘琦顿了顿,没有继续言语。

袁术长叹口气:“有话直说便是。”

“如何反倒是让庶子称雄骑于头上,成了讨董之盟主?”

袁术深深的吸了口气,伸出手掌,重重的一拍桌案。

手掌拍击桌案发出一声沉重的闷响。

纪灵以为袁术生刘琦的气,怒吼道:“小儿休要放肆!”

魏延回敬道:“公几番无礼,未免太过!”

纪灵怒气冲冲的看向魏延,眼前这小子已经连续两此对他不敬了。

今日说什么也要好好收拾他一下。

这时,却听袁术淡淡道:“纪校尉,不得无礼,刘公子乃吾贵客也。”

纪灵一听袁术的语气平静,并不似真的恼火了,低头不吭声了。

袁术再次看向刘琦,道:“不想这天下知我心者,竟是景升兄与刘郎……唉,想当年在雒阳之时,吾与景升虽少交集,但彼此却能神交至此,着实难得。”

刘琦心中不由哂笑。

你是真自恋啊,刘表在雒阳的时候,哪有时间天天研究你?弄的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在关注你一样,心里没点逼数么?

刘琦淡淡道:“袁公此言是也,严君也是替袁公深感不值……严君曾对我眼,论出身,论才能,论授官之高低,袁公皆在袁绍之上,如何反倒是让他成了关东盟主?”

袁术咬紧牙关,恨道:“袁某亦是不知为何……那桥瑁、刘岱、张邈、韩馥、王匡、张超诸人,皆以那庶子马首是瞻,全然不将我这袁氏嫡出放在眼里,便是我那几个同族兄弟,对袁绍亦颇看好!”

说到这,便见袁术重重的一拍桌案:“这些人不跟随吾,反倒是去随吾族中家奴,可笑之极!”

刘琦一个劲的点头,口中言:“对,对,太对了。”

但他心中想的是……还是从你自己身上找找毛病吧,论及身份血统,你或许是比袁绍优秀,但在处世方面,你一定是比他差了好几个等级,才会落到今日这个局面。

但话肯定不能这么说。

“严君在荆州时,也曾与我说,袁本初虚荣好美言,尝逞口舌之利,实无真才实学,当初若非他向何大将军进言让董卓入京,如今的汉室,绝不会受此大难。”

袁术闻言,顿时精神一振,如同找到了知音:“正是!正是!若非吾袁氏家奴,董卓焉能张狂?”

与一个人拉近关系的最快途径,无异于和他就一个他最在意的话题上产生共鸣。

而经过刘琦分析,他跟袁术能够产生共鸣的方式,毫无疑问只有一个。

那就是把袁绍骂的狗血喷头!邀请袁术一起日了他祖宗十八代。

嗯……好像不行,袁绍和袁术是一个祖宗,骂袁绍本人可以,但若邀请袁术日他自己的祖宗,袁术应该是不会答应的。

又与袁术喷了一会袁绍,刘琦开始转变话锋:“其实刘琦此来,除了想向袁公借道之外,还想以宗亲之名义,协助袁公扭转眼下的形势,毕竟在严君眼中,袁公才是袁门栋梁,亦是天下士族门阀之表率。”

袁术奇道:“刘郎打算如何?”

刘琦并不着急向袁术阐述自己的意见,而是先询问他:“敢问袁公,不知袁绍近日可曾写信,暗中邀袁公支持他,一同拥立大司马为帝?”

袁术闻言大惊。

拥立刘虞为帝,是袁绍刚刚才议定出来的!

此事袁绍暗中通知的刺史郡守亦是不多,因为事情还未有定论,因此尚未公布天下……就袁术了解,知道此事的人屈指可数。

刘琦如何会知道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