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635章

作者:臊眉耷目

荀谌也不藏私,随即将袁绍当初出兵河北的所作所为,到最近暗中害死田丰的事,原原本本的对刘琦和荀攸说了一遍。

“田元皓虽然行为不端,同时也有妄议袁本初之举,但就这么杀了,实在有违明主之道,袁本初平日里为人虽然大度,但一旦他不再信任谁了,那这个人的结局必然会太好……袁本初此番南下袭雒,我荀氏在颍川对其行为指责颇多,袁本初已经对某失了信任,我继续在其麾下,下场终归也与田丰一般无二。”

刘琦理解地点了点头,道:“这都是时势,也没有办法。”

荀谌拱手道:“如今曹操攻破雒阳,天子大行,天下震惊,值此汉室江山危机存亡之秋,将军如何还在前线督阵,怎么不返回雒阳主持大局?”

刘琦闻言笑了:“雒阳有百官在朝,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最多不过就是遴选天子之事,我回去了,又有什么用处?但是此地若没了我,袁绍万一南下占了雒阳,汉室江山怕是就真的没了……比起雒阳,这里更需要我。”

荀谌闻言愣住了。

“君侯也是宗室子弟,更兼被天子眷顾,口称‘皇兄’,难道君侯就不想这皇位……”

“我不过是鲁恭王之后,亲缘太薄,不思此事。”

荀谌闻言,心中颇为感动。

刘琦的血脉虽远,但只要他率兵返回朝廷,以兵势威压百官,并拉拢刘虞,登大位成帝王,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他却没有这么做,他现在只是一心一意的去阻止袁绍南下的步伐。

荀谌站起身来,对着刘琦长长作揖:“君侯高义,令谌佩服……佩服,佩服!”

“不必如此多礼,友若既至,就与琦是同僚,敢问先生,可否教我破袁绍之法?”

荀谌言道:“以君侯的实力,要破袁绍,原本至少要等到三个月之后,但事到如今,事情旦夕可定。”

“哦?”

“河北库府仓禀,皆因此次南征而亏空,眼下后续军需粮秣皆是靠着冀、幽之地的望族豪强支援,本来这些望族豪强就不想继续支援袁本初了,无奈本初催逼太紧,如今天子驾崩,君侯只要将此事撒播于河北,并将此事与袁本初做个联系,则袁绍的军需供给必断,供给一断,则他大军溃败之日不远。”

第八百九十四章 安置李儒

荀谌的建议得到了刘琦和荀攸的一致赞赏和认可。

眼下袁绍最大的隐患不是在前线,而是在后方。

当下,就听刘琦诚恳地问荀谌道:“刘某麾下的卫士署,精于此道,若是要办成这件事,应该花不了多少功夫,但毕竟只是单纯的流言, 恐未必能够坐实此事,有一些冀州和幽州的望族,或许还会心生犹豫,若是这样又该怎么办?”

荀谌拱手言道:“所以,当下还需荀某写书信于冀州望族,相助君侯替袁本初坐实此事, 如此一来则冀州和幽州诸望不再犹豫,则君侯的大事可成。”

刘琦闻言笑了。

他举起酒爵向着荀谌示意:“咱们满饮此爵。”

“请!”

……

刘琦麾下卫士署的卫士们速度非常快, 按照刘琦的吩咐, 他们开始迅速前往河北散布流言。

其实这个流言散布起来还是相对容易的。

首先袁绍和曹操在战前本来就是同一阵线,他们两人的亲密程度,比全天下所有的诸侯都要亲近。

虽然曹操在战前所表示的态度,并没有倾向袁绍,但是他的行动在某种程度上一直是暗中配合袁绍的,明眼人都能够看的出来。

袁绍攻打雒阳期间,曹操一直在南线对阵江东的孙坚和淮南的袁术,而这两个人毫无疑问都是袁绍的敌人。

所以就行为上而言,曹操是袁绍的帮凶。

如今曹操偷袭雒阳,导致天子身亡,若说这背后没有袁绍的指挥……反正说破天也没有人信。

可实际上,曹操这一次的举动还真就是跟袁绍没半点关系。

但问题是,卫士署的人再加上荀谌的帮忙,想要将这份本来看起来就很像是袁绍干出来的事扣在曹操的脑袋上, 相对的就非常容易了。

消息传到河北之后, 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

河北的一众望族豪强,当初对于袁绍南下侵犯雒阳的举动,本就抱有怀疑态度, 但袁绍在战争前给了他们绝对的保证,而且也说明了在奉迎天子回邺城之后,会给足各地豪强足够的好处,他们这才勉强答应了下来。

但是现在,天子没奉迎到河北,袁绍还在尸乡屡屡受挫,如今天子又因为曹操而亡,而偏偏所有的舆论风口,都把曹操攻雒阳的事件直接安到了袁绍的脑袋上。

河北望族和豪强若是再支持袁绍南侵,那就是脑子坏掉了。

就算是审配坐镇冀州,在各家来回周旋,也改变不了冀州门阀们集体掐断了袁绍后援的举动。

……

“冀州门阀们掐断了袁绍的军需命脉,看来,向袁绍发起总攻的时刻不远了!”刘琦一边笑,一边放下了手中的简牍……那上面是河北前线给他返回来的汇报。

他的下方站立着一个人。

是刚刚从雒阳赶到前线的贾诩。

“事情闹大太大,纵然袁绍的声名再大,此番出了这天大的事,河北门阀也断然不会再继续支持他,君侯胜利在即,老夫在此恭贺。”

刘琦则是伸了伸手,让贾诩坐下。

贾诩坐下之后,刘琦对他道:“文和,你这一次让我很是不满,你可知道?”

贾诩叹息道:“贾某与君侯设计,引诱曹操来雒阳与吕布相攻,但却未能保全天子,实在是老夫之过,老夫在这里给君侯请罪。”

说罢,便见贾诩向着刘琦长长拜倒。

“算了,你一个人在雒阳,麾下也不过是卫士署那么点人,委实不怨你,王允和陛下互相猜忌,至有今日之祸,也非你之过。”

“多谢君侯。”

“李儒呢?”

“在帅帐外。”

“让他进来。”

少时,便见李儒低着头,来到了刘琦的面前。

“李儒见过君侯。”

“文优,这一次文和在雒阳,都是多亏了你的协助……虽然陛下的事出乎了我的意料,但这当中的罪责,却不在你们身上,而是王允,吕布,曹操之祸……总体来说,你还是功大于过的。”

李儒急忙道:“李儒惶恐,能得君侯金口一赞,李儒倍感荣幸。”

“我听说,你想到南部交州去任两千石?”

李儒甩开衣服的下摆,跪在刘琦面前:“君侯,弘农王之事,李某人犯下大错,天地不容,若是再待在中土,久后必为中原士人所算,只求君侯能够放过李某人,让我远赴边境,了此残生!”

说罢,一个头一个头磕在地上:“请君侯成全!”

刘琦淡淡地看着他,道:“你先起来说话。”

少时,李儒直起来身子,却听刘琦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纵然是躲到了交州,但只要朝中人知道你还活着,早晚都会对你动手,跟你躲到哪里没关系,你明白这个道理么?”

“这……”

“其实,我倒是有个去处给你,就看你自己想不想去。”刘琦缓缓地开口道。

“不知君侯所言乃何地?”

刘琦站起身,来到身后的舆图前,用手指在上面比划着:“交州,虽地处南境,但对于朝廷而言,掌控还算容易,毕竟没有大的战乱和祸患,虽然偏远,但想要治你,也不是没有办法……但凉州却不一样,那里遍地羌人,叛乱丛生,你若是去了,朝廷中的士人虽也心有不满,但至少不会觉得你到那里是去躲难享福……在大汉十三州,士人的控制力在凉州是最弱的,那里是以边功为生存基本的地方,中原士人想要在凉州动你,很难。”

李儒闻言,心下一沉:“君侯想要让我去凉州?”

“我只是给你一个建议,去不去由你自己定……凉州现在由法正,孟达,庞德等我的心腹之人总领三郡,因地制宜,但还是缺少能人相助,你若是愿意过去,我当表你为一郡郡丞,你在那里配合法正治政,庞德等人治军,平定羌患,虽然辛苦……但至少中土士人的手,够不到那里。”

其实凉州和交州,只要是刘琦想让人碰不到李儒,不论李儒去哪,都可以。

但很明显,刘琦想让李儒去凉州协助法正。

李儒是聪明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

刘琦想给他生路,他就不能太过挑剔。

如若不然,惹恼了刘琦,今后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

李儒明白,这种事情,他眼下是没得选择的。

“君侯想怎么办,那就怎么办,只要君侯能够保住李某人的性命,李某愿往凉州,为君侯效死力。”

“太守的位置,我暂时不能给你,影响太大,且容易惹人瞩目,你便先去做法正的郡丞,与他一同替我控制凉州,在那里,你的智谋一定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凉州边郡遍地羌患,没有人会管你的计策毒辣与否,你只要能够平祸安边,就是好样的,你明白么我的意思?”

“末吏谨记君侯之言。”

第八百九十五章 州牧书匠

得到了刘琦的许诺后,李儒的状态明显轻松了许多,他心中的一块石头算是彻底的放下了。

在王允手下的时候,李儒活的是胆战心惊,每日如履薄冰,异常的苦恼,稍有点风吹草动, 他就吓的犹如受了惊的羚羊,抬头东南西北的四处观望,生怕自己的小命随时会被人拿走。

说句不中听的话,王允放个稍稍响一点的屁,都容易给李儒吓死。

直到现在,他才终于自由了。

没了心灵枷锁的李儒也不在那么战战兢兢了, 当着刘琦和贾诩的面,话也多了起来, 他本来就是一个话痨,昔日又是五经博士,最善言辞,天南海北的跟刘琦侃起了大山。

“君侯,文和公,且末国每年都会为我大汉进贡往年秋季成熟葡萄所酿的葡萄美酒,你们喝过么?”

“没喝过。”

“嘿嘿,我喝过!”

“永平年间,孝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时有敦煌郡为帝献异瓜种,名穹窿,状椭圆,果皮平滑,面有沟斑纹,果肉白黄, 香甜淳口……”

“你说的是哈密瓜吧?我吃过。”

“什么哈密瓜, 那叫穹窿!跟我念……穹窿~~, 君侯你食过吗?”

“额……这一辈子没吃过。”

“哈哈,君侯真能玩笑……对了,于阗的美玉,最好的那一种,您有么?”

“没有。”

“我有好几块,回头都送给君侯。”

絮絮叨叨了好一会,刘琦倒是没说什么,一旁的贾诩有点看不下去了。

这李文优……自己原先还真没看出来,这分明不就是个话痨么?

话痨也就算了,怎么还跟前将军吹牛逼?

大汉的五经博士,平日里就都是这么教学生的?

难怪这几十年来,太学生一个接着一个的不长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