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82章

作者:臊眉耷目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快慰的笑容。

“君侯也来小解?”

一道充满笑意的声音在身后传来。

刘琦转过头,看到的是一张俊美绝伦的脸。

周瑜。

“是公瑾啊。”刘琦笑着向他点了点头。

周瑜也是一撩前摆,和刘琦一起在江边开闸放水。

两个帅哥并排随地小解,此情此景倒也是能让刘琦感慨颇多。

完事之后,周瑜对刘琦笑道:“瑜不胜酒力,喝了一点就不行了,我观君侯似并无大碍?”

刘琦摆了摆手,笑道:“我酒量也一般,这两军的战将各个都是豪爽之辈,来向我和文台公敬酒的人也多,文台公乃是千杯不醉的豪烈英杰,刘某人可是远不及他的。”

周瑜听到这,自然明白了刘琦的言下之意。

他一伸手,道:“既然君侯与瑜都不胜酒力,那咱们不妨一起在江边……走走?”

刘琦伸了伸手,道:“走吧。”

于是,刘琦和周瑜,就肩并着肩沿着江边行走,而身后的不远处,赵云则是大步流星地跟在他们两个人的身后。

今晚,刘琦的安全完全由赵云负责,至于典韦、许郸、许沂等人,被刘琦特许可以放开了喝酒过瘾。

赵云的酒量也很好,但他对于这种场合不感兴趣,因而便承担了今晚保卫刘琦的工作。

周瑜看着身后不紧不慢跟随的赵云,赞叹道:“君侯手下的荆州将官,不但各个都是英杰,而且对君侯还是忠心耿耿,可谓忠勇无双,实在是令人敬佩。”

刘琦随意地摆了摆手:“公瑾过奖了,江东英杰不输于我荆州之人,况且咱们都是汉人,又何须分什么江东人和荆州人呢?”

周瑜点头笑道:“不错,君侯此言甚是。”

刘琦心中明白,自己出来如厕,周瑜紧跟着出来,肯定不会是碰巧的,毫无疑问他是想跟自己谈谈。

但至于谈什么,刘琦现在还摸不准。

“公瑾如今在江东,所任何职?”

周瑜笑道:“没什么实职,只是一个参谋而已,平日里给孙将军出些主意。”

刘琦略略明白了。

现在的周瑜,情况与历史上完全不一样。

历史上的周瑜,因为有孙策这层关系,方一加入孙军,就被委以重任,他是早期随同孙策开疆拓土的左膀右臂,在江东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下的地位。

但现在,孙坚还活着。

孙坚手下有一群元老,江东四郡如今也是孙坚一手平定的,跟孙策关系不大,孙策目下本身在江东也不过是一名偏将,给孙坚打下手的,他举荐的周瑜地位又能高到哪去?

排资论辈,周瑜在江东目下没有什么话语权。

“我视公瑾,乃是当世英杰,若是在江东待得不如意,可来荆州,刘琦必以厚任委之,不知公瑾意下如何?”刘琦出言试探道。

周瑜礼貌地笑了笑,摇头道:“周瑜与伯符,乃是至交,得伯符引荐而入江东,虽地位不高,但兄弟同在一处,甚感顺心,荆州虽好,怕是不适合周瑜,君侯好意,周瑜心领了!”

刘琦点了点头,并没有过多地拉拢。

周瑜和孙策的感情很好,类似于同窗发小的那种,想要挖他背叛孙策,并不容易。

“可惜了,可惜了。”刘琦并不多做赘言,只是摇头笑道。

“君侯,周瑜年轻识浅,有一事相询,不知君侯可愿相告?”

刘琦心中暗道:“正题来了。”

“公瑾有话,但说无妨。”

“敢问君侯之志?”

刘琦哈哈一笑:“我的志向,很难猜么?我既姓刘,那自然是匡君辅国,中兴汉室了!”

周瑜又问道:“那在君侯来看,当今天下,谁是阻拦君侯中兴汉室之人呢?”

刘琦不答反问:“那依公瑾看来,何人是中兴汉室的大敌呢?”

周瑜哈哈一笑,抬手指了指北方。

其意毫无疑问,不言自明。

刘琦轻轻的点了点头,道:“公瑾之言,是也。”

周瑜又道:“那敢问君侯,今后若是汉室果真中兴,天下安定,民生富足,那君侯对我江东,当行之何策?”

刘琦笑道:“治理天下是陛下和朝中辅臣的事情,刘琦不过是替陛下镇守边南的一将而已,哪有资格对治政天下说三道四?”

周瑜听了刘琦敷衍的回答似乎并不奇怪,他只是换了一个角度问道:“那若是陛下向君侯询问,君侯又如何会向陛下谏言呢?”

“很简单,若是陛下问我,刘某自当谏言,助我大汉中兴的忠臣,自可加官赐爵,守其封地,替我大汉镇守边关,因为忠臣可信。”

周瑜又问道:“那依君侯观之,我江东诸杰,可为忠臣否?”

刘琦眯起了眼睛,淡淡笑道:“忠臣这两个字,不是我说谁是谁就是的,而是要看他在大汉危机时刻,都做了些什么。”

第八百一十三章 练 鞭

周瑜与刘琦彼此试探着商议了一会,随即告辞了。

刘琦并没有着急回校场饮宴,他说还想在江边转转放放风。

周瑜知道刘琦的意思,他是不想让人看到他与自己一同回去,随即便先行告辞离去。

望着周瑜离去的背影,刘琦似是若有所思。

赵云见周瑜走远了,方才走到了刘琦的身后。

“君侯,江风太大,咱们要不也回去吧。”赵云低声对着刘琦言道。

刘琦摇了摇头,道:“不着急,让周瑜先回去,我得在这好好琢磨琢磨。”

赵云疑惑地道:“君侯是在琢磨刚才周瑜对您说的话?”

刘琦微笑着看向赵云:“你都听见了?”

赵云也不藏掖,重重地点了点头道:“云适才离君侯和周瑜不远,因而都听见了。”

刘琦微笑道:“你觉得周瑜这个人怎么样?”

赵云言道:“相比于江东诸将,此人儒雅温和,颇有气度。”

刘琦摇了摇头,道:“那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这样的人深藏不露,最有锋芒!”

赵云没想到刘琦居然会给周瑜这样一个评价。

不过在谋人谋事这方面,本就不是赵云的长项。

当下,他便只是认真的听。

“子龙啊,我想问问你,你觉得周瑜适才与我说那些话,其真意为何?”

赵云还是明白天下大势的,他言道:“君侯是南境霸主,而袁绍是北境霸主,如今两强争雄,周瑜自然是想弄清,他需要站在哪一面……想来,袁绍应该是给孙坚送过书信了,希望能够招揽到孙坚支持他,一旦有战事,便可乱我后方。”

刘琦笑道:“你这话说的既对,也不对。”

赵云拱手道:“请君侯指点。”

刘琦淡淡道:“首先,袁绍一定是招揽了江东孙氏,孙坚目下也一定是在犹豫,到底要投靠袁绍,还是继续与袁术联盟……或者说是与我们联盟。”

孙坚和袁术的关系一直是唇齿相依,而如今袁术已经与刘琦联合了,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就是将江东孙氏和刘琦也绑定在了一起。

但孙氏如今毕竟已经脱离了袁术,而这么多年来,袁术的势力和声望也在逐渐下跌,到底是继续跟袁术一条道走路到黑,还是转而依附旁人,这对孙氏未来的发展很重要。

孙坚肯定也会想这个问题,但他的想法绝对没有周瑜那么深远。

“孙坚并非经学士族出身,更非世家门阀,充其量有个孙武之后的名声,但是不是真的谁也说不好,别看他占据江东,但就名分上而言,根本不可能完全得到扬州本土门阀的支持,再加上山越袭扰,孙坚想要在扬州一手遮天,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更别说称雄天下了。”

赵云恍然地点了点头。

“在这种节骨眼上,以江东孙氏的角度而言,站对队伍,很重要……孙坚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但周瑜还是比较侧重于站在我们这边的。”

赵云恍然道:“君侯的意思,周瑜是觉得君侯与袁绍相比,胜算更大些?”

刘琦摇头道:“不,周瑜是觉得,若是直接与我们交锋,江东的胜算实在是太低了,孙坚若是投靠他们,那毫无疑问,江东之军必然会直接承受我们的进攻,因为就地缘而言,扬州离我们最近,而且他们就在荆州旁边,对我荆州而言是肘腋之患,而袁绍远在河北,根本帮不了他,而且袁术就在九江郡,孙坚若是敢投袁绍,怕是袁术也不会放过他。”

赵云恍然地点了点头,又问道:“那适才,周瑜问若是汉室中兴,君侯会如何对待他们江东之人,这是什么意思?”

“周瑜的意思,是想问我,若是日后袁绍覆灭,天下一统,我刘琦掌控了大局,会如何对待他们江东一方?我回答的意思也很简单,只要他们能在现在这个时间段,帮我对付袁绍,对朝廷以示忠心,日后便会向陛下谏言让他们永镇扬州。”

赵云闻言恍然。

少许时辰之后,却听赵云问道:“君侯这话,可是发自真心。”

刘琦笑道:“一半真心,一半假意吧,至少在现在这个时候,江东孙氏的立场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

赵云恍然而悟。

“那如果日后袁绍覆灭,天下一统,君侯想如何对待孙氏?”

刘琦呵呵笑道:“如果他们真是立了大功,刘某自当重用,让他们永镇扬州。”

事实上,刘琦跟赵云说了假话。

让谁永镇江东,刘琦都不会让孙坚父子在那边待着。

或许是刘琦有点小人之心,但是孙坚、孙策、周瑜这三个人的危险程度,实在是太高了。

历史确实发生了改变,天下的格局也不一样了,相比于原先的轨迹,孙氏父子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也一定和历史上有所出入。

但观念有变化,性格这东西却是无法改变的。

孙坚自不必说,擅杀郡守刺史,号称江东猛虎,纵横南北,谁来都是个干。

他儿子孙策,在历史上以弱冠之龄平定江东,号称小霸王,进取之心极为浓烈,就算是曹操,也常感叹“狮儿难与争锋”。

至于周瑜,眼下这是没得势。

历史上的周瑜,其雄心壮志也不是一点半点,吞并荆、益与曹操南北抗衡。

这样的组合,就算是真心扶汉,刘琦也不会允许他们日后的存在。

有时候,一个危险人物或许干不了出格的事,但是一群危险人物,就很容易干出出格的事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