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58章

作者:臊眉耷目

最近,南郡各地对刘琦襄阳城下于百姓罪己之举广有传颂,言其少年睿智,有礼贤下士之姿,张允初时闻之心中存疑,今日一见方才相信了。

看来在官场混迹了两载,伯瑜确实是成熟了许多,也不在自己面前端架子了。

“哈哈哈,公子乃一军之主,是为吾主,允焉敢僭越?”张允还是不太放心,出言试探刘琦。

刘琦却是很随意的一挥手:“再跟我客套,我跟你急眼了啊!”

张允见刘琦的表情真挚,不似作伪,这才放下心来。

“既如此……那,表弟?”

“这才像话。”

刘琦笑着起身,亲自走到张允面前,替他斟了一盏清水:“秭归县大飨之后,吾已在军中下了禁酒令,表兄前来犒军,吾本当置酒相陪,但眼下这时节,怕是不成了,待大事得定之后,你我兄弟再行畅饮一番,如何?”

张允急忙起身,摆手道:“大可不必,大可不必!三军之中,军规为首要之重,岂可因吾一人而坏了规矩?”

“表兄,你来的正好,正好我有些事情问你。”刘琦伸手请张允坐下:“听严君讲述,当初黄巾乱时,表兄昔日在乡里集众抗敌,为乡里推举为掌军之首,数次战败侵犯之敌,此事当真?”

张允的脸上露出了些许得意之色。

“嗨,不过是为兄自小在家乡因因喜军略而闻名,得乡里人看重推举率众去挡黄巾,唯恪尽职守尔,也幸好都是些小股偏支。”

历史上的张允能为刘表所器重,并与蔡瑁并列,辅其执掌南郡诸军,足见其确实颇有用兵之能,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弟麾下有七千人中,一千为蔡醺统管,一千为蒯越统管,名义上虽是郡军,实则是与其两族私兵无异,剩下这五千军众,一直有黄忠和文聘替吾操演,共同执掌,但吾想在北上之后,确切分营,以定归属,如此若有战功,日后方便记录封赏。”

张允点了点头,道:“表弟此言甚善,此事且待日后慢慢再做调整,不过可以先大概制定个纲要……以愚兄之见,京中八营皆以精卒锐士分营设立,并以两千石校尉统管,中垒、屯骑、步兵、越骑、长水、胡骑、射声、虎贲……表弟可因此为例,将兵马分以为部,并卓以司马统管。”

刘琦明白张允的意思,说白就是让他仿效京八营,以兵种属性分部,并以其特长命名,一则可提振士气,二则可彰显军威。

但其实刘琦心中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重新拟定军职的问题。

刘琦目下是刘表引任的襄阳校尉,说白了就是没有朝廷明确敕封的校尉。

他现下所统管的兵马,已经超出了校尉应统管的两千人范畴,但以他目下的地位,就是给他十万兵将,他也依旧是襄阳一县的校尉。

他倒是没什么,但底下的军职就容易乱套。

他麾下的黄忠,文聘等军司马,目下所管之兵数量,早已超出了四百人一部的统管范围,但即使人数增多,黄忠和文聘也不过还是军司马,而他们二人再往下的军侯、屯长、曲长亦如是。

如此看来,却是只能走上那条老路了。

汉末时期,因为地方军阀的快速发展,在编军卒的人数大幅度增多,有军功的人越来越多……原地方郡县原有的部曲编制和军衔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各级军阶的需求。

因此,一些的军阶应运而生了。

那就是各种杂七杂八的中郎将。

之前,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时统兵者才会被冠以将军之称,因此一般武官平日里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才是中郎将。

但在汉末,这些中郎将却被各级军阀乱用的颇不值钱了。

各种杂七杂八的中郎将一出,这个曾经拥有无上荣誉的称号便算是被打入凡尘,以大白菜价往外抛售。

杂号将军遍地滚,抬眼望去尽中郎。

……

“眼下军中大部分锐士皆为步卒和弓弩手,另有马军两百……看来,待北上之后,日后大致可分为三营。”刘琦淡淡念叨道。

张允谏言道:“应为四部,表弟可从步卒之中另马军中,少量抽调精干士卒,再独建斥候部,于临阵决机大有裨益。”

眼下荆州军的斥候皆属各部临阵指派,暂无独立机制,虽然也不碍于行军,多没有单独的指派调动确实不方便。

刘琦满意的点点头,道:“这一块倒是无需耽搁,我即刻将让三军将各部斥候统于一处,统一调配,由表兄代为统领,今后阵前有何机密要事,就全依仗表兄了。”

张允没想到初至刘琦麾下效力,就能得到这样的重用。

刘琦这等于将自己当成了他的耳目了。

虽然仔细算来,也不会超过两曲人马,但这也体现了刘琦对他的重视程度。

张允心中喜不自胜,忙道:“多谢公子,末将愿效死力也。”

刘琦随意的挥了挥手,道:“如何又叫公子?这里也没外人。”

两人相视大笑。

少时,却见张允的脸上露出了一些意味深长之色。

“对了,表弟,某离开雒阳之前,听说舅父和蔡家已是准备纳彩问名,互通生辰,却是为你准备的……嘿嘿,听闻那蔡二小姐的年纪虽大,不过却相貌美丽,表弟你也算是颇有福气了。”

第七十六章 刘琦的“伴伴”

张允带来的这条消息,确实有点出乎刘琦的意料之外。

自己这刚出兵好像还没多久吧?襄阳那边便已经等不及了么?这么着急结亲……蔡瑁的行动速度倒也是够快的。

看来,他是不再抱希望能够让蔡觅嫁与刘表当后妻了,于是孤注一掷,索性就把赌注全都转移压在了自己的身上。

蔡瑁若是想联姻,刘表自然不会拒绝。

与目前的南郡第一大族蔡氏联姻,本身也是刘表维稳荆州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那两个家伙也算是互惠互利了。

不过想来,整件事情中最高兴的人莫过于蔡觅了。

自己终归是逃不出她的魔掌,呵呵。

刘琦拱手道:“多谢表兄相告此事,不然等上雒之事万后,待回了襄阳才知晓要成亲,也容易将我弄的措手不及。”

张允不知道刘琦和蔡觅私下里早就已经突破了男女界限。

在他的概念里,刘琦现在应该还是个雏,怕是连女人是什么滋味都没有尝过呢。

张允这个人,不仅仅有军事才干,同时他的脑筋也活络,情商也比一般人要高。

他深知,他在荆州若想仕途通顺,不但要借助刘表父子与他的亲戚关系,还要干出一番事业……

当然,他自认为还得要去取悦上官。

刘琦目下就是他的上官。

在得知了刘琦将会和蔡氏联姻后,张允便在心中打起了小九九。

思来想去,取悦刘琦这样的年轻人,可用一法,定保成功。

“表弟自举孝廉后,便一直混迹于巨野县府官圈,来南郡之后,也是致力于为舅父分忧,立主荆楚,甚是辛苦,然竟是将自己的大事都耽误了。”

张允的话,说的模棱两可,让刘琦有些疑惑。

自己耽误什么事了?

“表兄有话不妨直说,我猜不准表兄言下之意。”

张允捋着自己的美髯,一脸肃然的从怀中取出一个一卷缣帛,放在刘琦面前的长案上,轻轻的推向了他。

“表弟,你也是年轻气盛的年纪,切不可辜负了大好的年华啊。”

张允这个动作……让刘琦感觉很熟悉。

后世的时候,社会上那些走门后打关系的时候……给人送现金或是送卡送名贵物品的时候,不都是这个姿势么?

把装满现金的箱子摆在桌上,打开箱子露出那一捆捆的鲜红纸张,满面微笑,身躯半躬,然后缓缓的将东西推向他要贿赂的人……

时隔一千八百多年,这姿势居然一点没得到进化,竟然是贯穿古今。

不过张允送的这个东西只是一卷缣帛,从外观上看没有一点金贵的样子。

这什么东西,居然还值得这样一送?

张允捋着美髯,挺直腰背,依旧是那副忠义两全的模样。

“衣解金粉御,列图陈枕张,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表弟也到了适龄之年,该是学些正经东西的时候了。”张允的表情严肃,但说话的语调,让刘琦听着感觉有点不三不四,

刘琦将那缣帛展开,大致扫了几眼后,乐了出来。

不过他不是因为高兴的乐……而是被张允气乐的。

难怪曹丕著作的《典论·奸谗篇》中,会把张允位列于佞臣之中……

虽然汉时已经有了类似于‘素女书’这样的各种关于人类应如何创造下一代的文字与图谱教育性典籍……但张允刚刚到自己麾下,就给自己送这样的东西,这不是有意把自己往歪道上领么?

就算是此物在士族群体中也算是流行风靡,但终归有点……

张允这是选错职业了,以他的所作所为,其实更适合当宦官伴伴之类那样的角色。

刘琦觉得张允有点生不逢时,他要是早生几十年入宫打拼,接近刘宏,或许就没有十常侍什么事了。

“表兄!”刘琦的面色有些发沉,用食指关节轻轻地敲打了两下桌案,严肃道:“汝需知晓,这里是军营,可并非是那勾栏之所。”

张允听出刘琦的语气似有不悦,心中不由一紧。

这怎么还给他惹急眼了呢?

张允忙拱手道:“末将知罪!末将绝无疏渎军营之意,然末将毕竟与公子有亲,相赠此物,实乃是知公子不久就将成亲,完全出自于一片热枕之心,只是时宜不对,还请表……还请公子恕罪!”

说罢,便见张允单膝跪地垂头。

刘琦很满意张允的态度……其实他对于张允的性格并不讨厌。

张允有一定的军事能力,而且非常会察言观色,颇会谄媚。

说白了就是有眼力见,知道怎么让人高兴开心!

这样的人虽然不如黄忠和文聘这样的忠义之士用着放心,但在一些不能见光的事情上,用张允这样的人反而比用黄忠和文聘更加顺手。

再说了,人非草木,需要精神和身体上的满足。

刘琦再有志气,他也是一个男人,特别他还是从充满了娱乐活动的后世穿越回来的。

汉朝的娱乐活动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单调了。

他也需要放松,也需要快乐。

他也想在日常生活中,找几个有意思的狐朋狗友……或者说是狼友帮他找乐子,解解闷。

为什么历史上很多皇帝明知道谄媚之臣不好,却还偏偏要亲信那些人?

将心比心,谁也不希望身边的人一天天都跟苦大仇深似的,一天天从早到晚高喊什么‘匡扶汉室’‘救黎民与水火’‘平定天下’‘拯救苍生’之类的云云。

干大事归干大事,但该悄悄享受的时候也得享受一下。

谁也不是生来就注定要一直背包袱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