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7章

作者:臊眉耷目

蔡觅说这话时声调不高,但却让蔡瑁和蔡氏夫人心中紧张。

怎么她跟了刘琦之后,好像变的有了些许锋芒呢?

不过她说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刘表眼下虽然统御荆州,但名义上还是监察职,与刘焉和刘虞两位牧守的行政职相比,颇为不如。

虽然这些年来,名义上是监察职的刺史权力越来越大,拥有监察考教,选举劾奏,覆案劾奏,干预地方行政之权。

而且在黄巾起事后,刺史也拥有了带兵镇压地方叛乱的权力,算是间接的掌握了兵权。

不过刺史的权限虽然有所扩大,但从名义上来讲,还是州牧掌握的权力更为全面直接。

如今尚存的汉室州牧皆为列侯,若干年后,其子嗣若继承各家侯爵,为防止地方变乱,州牧的实质性权力很有可能会被朝廷顺水推舟的往下传任。

毕竟届时,集军权,财政,行政与一体的州牧家族势力已成气候。

虽然目下还没有先例。

若刘表能成州牧并得列侯之位,则蔡觅嫁于的刘琦,对蔡家而言,便是最对的一步。

……

蔡瑁静静地看着蔡觅,心中波澜迭起。

哪曾想,他二姐居然会说出这般有远见的话来……

等等!

蔡瑁心思急转。

二姐一介妇人,哪里会懂的这个?

这背后一定有人教她!

是谁教她的呢?

呵呵,结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蔡氏夫人在旁边又推了推蔡瑁,道:“德珪,都是自家姐弟,要是闹僵了终归是让外人看了笑话,再说二姐若嫁于公子,也未尝不是好事啊,何必呢。”

蔡瑁揉了揉太阳穴,语气依旧是有些惋惜:“可终归是凭白掉了一辈啊。”

蔡觅笑道:“什么这辈那辈的,有甚了不起?再说了,以汝之年齿,便是小刘使君一辈,也不算什么丢人事。”

蔡瑁还是心有不甘:“二姐,就不能在考虑了吗?”

蔡觅故意面露失落之色,柔声道:“晚了呀,姐姐与那少郎君,已是有了夫妻之实,从今往后,这天底下最不可能娶姐姐的,便是刘使君了。”

蔡瑁只觉得脑中嗡嗡作响,几欲爆炸。

他再不能报任何的希望了。

汉朝人不讲究什么三贞九烈,蔡觅失贞于刘琦,蔡瑁虽然恼火,但失了就失了,左右也补不回来。

但问题是以刘表的清流身份,岂会与一个和自家儿子睡过的女人成婚?

他就是到勾栏妓馆找一个枕过千夫之臂的,也绝不能会娶蔡觅。

蔡瑁这回算是彻底死心了。

他尴尬的一咧嘴,本是想笑一笑,但那笑容却比哭还难看。

“阿姐,此事吾知晓了,罢了,汝想嫁谁,随汝便是。”

蔡氏夫人松了一口气。

她忙劝这姐弟二人:“今日有这般好事,我去卓下人烹些好饭,也算为二姐庆祝庆祝。”

蔡瑁点点头,没反对。

蔡觅笑道:“那就多谢弟妹了……对了,德珪,你姐夫还有件事要你帮忙。”

‘你姐夫’这三个字,传入蔡瑁的耳中,怎么听怎么不舒服。

“何事?”蔡瑁干巴巴地道。

“帮他写书信一封。”

“给谁写?”

“曹操。”

……

蔡觅从蔡瑁的府中出来的时候,正赶上刘琦按照约定时辰驱辎车来接。

“何时来的?”蔡觅上车后笑道。

“刚刚才到。”刘琦慵懒的伸手搂过她:“辛苦阿姐奔波劳碌了。”

蔡觅的笑声如同银铃一般:“少郎君跟我还这般客气?这有何辛苦的。”

说罢,她将蔡瑁写好的简牍和一卷缣帛递给了刘琦。

那简牍自然是蔡瑁写给曹操的书信……至于那缣帛……

“信物。”蔡觅为刘琦解释道:“当初德珪与曹操去拜谒梁鹄不成,便在雒阳托人以重金购置了其两卷字书,并一人留下一卷,以记于心。”

“这算是卧薪尝胆么?”刘琦哑然失笑,随手打开那缣帛,不由微微一愣。

“这字倒是很好看啊。”

汉朝人与后世人对字体的欣赏角度不同,但刘琦在这个时代也待了数年,自然是入乡随俗,知晓什么样的字体是汉朝人眼中好看的字体。

蔡觅解释道:“自然是好看,这可是分书字体,梁鹄乃是当世书术名家,便是先帝,也对其字赞不绝口的。”

刘琦闻言点了点头,小心翼翼的将那卷用八书字体所写的缣帛收起。

他在后世时,也曾苦学过书法,写一手好字,但是到了这个时代后,因为用笔和字体不同,他这项职场优点如今已经没了。

但刘琦这个人比较好强,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字就如同门面,就算不能练到书法大家的程度,但总归不能落了丢人吧?

毕竟,刘琦还有一个当名士的志向。

但他虽有心练字,但一直没有好的参照对象。

汉朝可不是像是后世一样,随处可以买到复印的字帖,而且这个时代也没有普及拓印之法,所有的典籍若要传世,基本都是抄录,出自谁的手笔写的东西,那就是独此一件,别无分号,都是孤卷,

特别是字体,抄录可是抄不出来的,只能是寻找其本人的手稿。

可想这当中难度何其之大。

可眼下,刘琦终于是碰到一篇好字可以临摹了。

第六十二章 摆在眼前的困境

上雒的七千兵将终于从襄阳出发了,临行之前,刘表亲自前来送行,对刘琦千叮咛万嘱咐后,方才目送他离开。

旌旗招展,兵马依照三人一排的长队,缓缓向着东方行进。

所有兵将都消失在眼帘了,但刘表依旧是站在原地,直勾勾的看着远处涌动的烟尘,眸中满满的都是期盼与惦念。

老夫的儿子……长大了。

……

按照计划,两军会合后,便将共同北上,通过南郡前往雒阳。

按道理来说,益州军出了蜀中来荆州,本应先至襄阳拜会刘表,然后再行征伐。

而且荆州军若是在襄阳附近等待益州军会盟,然后在一同行南阳上雒,其实距离是比较近的,而荆州军前往秭归,说白了是白绕了一大段远路,在与益州军会和后,他们还是要重新返回襄阳辖境进入南阳郡。

但让五千益州兵深入南郡而不加以监视,这对于刘表来说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别说他本就对刘焉印象不佳,就算是对方是他所认可的刘虞,刘表也不会在让对方随意的进入己方辖境。

名义上是两军会和,实际上不过是让刘琦去监视益州军而已。

另外,谁知道领兵的贾龙在见到刘表之后,会不会向他询问关于让谁盟主的问题?

毕竟刘表现在是打算跟刘焉虚与委蛇,真要是当面被问,刘表强行扯谎也有些不太好看,有失一方之首的身份。

毕竟,刘表是个爱惜羽毛之人。

既然见面会有这么多弊端,那干脆就不要见了,在秭归合兵直接上雒便是。

……

荆州军抵达秭归县侯,益州军还没有抵达。

乘着这个空档,刘琦和各部司马军侯开始研究两军会合后进兵路线的问题。

从秭归北上往雒阳走,大致有两个方向可以选择,要么是直接北上,走兴山一路直入新城,行入上庸地界,但这样说不定会牵动屯兵在汉中的苏固。

苏固目下与刘焉是敌对态势,他很有可能会出动兵马对刘焉予以骚扰,但苏固实力不强,就算是出兵也战不过荆州军和益州军联手。

但麻烦的是后续,这里的补给路线相对较长。

而另一条路,就是相对正统的道路,就是从秭归折返回南郡地界,顺水路回襄阳附近,过汉水奔入南乡,通过南阳郡进入河南与司隶的交界处。

路程近,补给线短,且道路平坦适合进军,是最理想的进步路线。

但却有一个大麻烦。

眼下的南阳郡名义上是属于荆州,但实际上是袁术的地盘。

对于荆州刘氏来说,袁术目前算是一个大佬级的存在,实力太过雄厚,若是要与他产生冲突……结果很有可能就是损失惨重。

针对这两条路线,刘琦将所有军侯以上的将官全部聚齐,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除去襄阳校尉刘琦之外,在场中人,能独领一军的,只有蒯越和蔡醺,再加上他们背后家族的特殊性,使得这两人眼下在军中的地位仅低于刘琦。

蒯越这次出奇的没有吭声。

蔡醺倒是无所顾忌,建议道:“将军,以末将度之,北上司隶于我军目下而言,大致方向不过是东向还是西行的问题,眼下南阳郡在袁术治下,若是偏东而行,一旦进入了袁术地界,惹恼此人,于我军恐有覆灭之祸,不如偏西而走,纵然有汉中苏固敢出兵滋扰,以我军之力,破其众不难矣!”

蔡醺的建议中规中矩,符合绝大多数人的看法,袁术实力强是众人周知的,避重就轻的行军路线没毛病。

但他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说辞刘琦不是很喜欢……什么叫恐有覆灭之祸?太打击士气了。

刘琦看向黄忠、文聘。

“汉升,仲业,有何看法?”

令刘琦意外的是,黄忠和文聘竟然都没有回答。

他们两人只是静静的盯着那副勾勒简易的皮图,都皱着眉头,似有愁苦,好像是陷入了什么窘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