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66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你们都来了?城中的情况如何了?”

徐庶拱手道:“君侯放心,江州城的百姓已经安抚,眼下并无大碍,江州周围的仓禀和府库也已经尽为我军占据,眼下江州稳定,请君侯尽管放心。”

“好,江州稳定了,那就让将士们好好休整一下,咱们在益州有了根基,就不着急进攻,毕竟还有竞争对手在那里,咱们若是和刘璋拼的太狠了,反倒是容易让人捡了便宜。”

满宠言道:“君侯所指的,是贾龙和任岐吧?”

“贾龙、任岐、刘璋……还有我。”刘琦摆着手指头,一边数一边道:“这天下只有一个益州,但眼下我们四人却都想全据此地,这笔账若是不好好算明白,很容易被人当猴耍,吃大亏的。”

张允笑呵呵地道:“贾龙和任岐何足道哉?不过是疥癞之疾,他们昔日都不是刘焉父子的对手,需仰仗君侯鼻息,如今还想乘隙入蜀称雄?简直痴人说梦。”

就在这个时候,却听一个冷冷地声音道:“张将军这般言语,想来已经是有了对付贾龙和任岐的良策了吧?”

张允闻言顿时一愣。

他猛然转头看向说话之人,竟然是蔡勳。

“你说什么?”张允的面色有些不善。

蔡勳似乎是继承了蔡瑁的秉性,在君主面前,若是碰到一个给君主拍马屁的就会心中产生敌意。

这适才是摆明了出言让张允下不来台。

面对张允的质问,蔡勳分毫不让:“请张中郎将指点我们如何在击败刘璋的同时,又不会让贾龙和任岐渔翁得利的办法。”

“有办法,张某人也会私下里与伯瑜商议,你是哪一位?张某为何要与你说明?”

蔡勳此刻的表情和蔡瑁生前几乎一模一样,让张允不由自主的产生了一种敌视之感,言语中自然也有说不出的厌恶。

短短几句话说完,两个人看向对方的眼眸中已经各自都有毫不遮掩的轻蔑。

“哎哎!当着我的面吵架,是不是有点太不拿我这个主公当回事了?我还没死呢。”刘琦的声音冷不丁的响了起来。

蔡勳和张允同时反应了过来,急忙向刘琦告罪。

“伯宁,前一段时间,你对我提出了占据江州之后,再分兵南下北上,收复巴州以及犍为的州县,用来做为根基,然后再向西面继续进兵……如今贾龙和任岐也同时出兵了,你觉得这个战略还符合当下的情况吗?”

满宠依旧是摆着他那一张扑克牌脸,义正言辞地道:“依宠看来,战略不会因为一两个宵小之辈,就可以随意做出改动,占据益州东面的郡县土地,用以立足,与刘璋东西相抗,这是根本。”

刘琦看向徐庶和刘晔二人:“你们觉得呢?”

徐庶略作沉吟,刘晔却突然抢言道:“伯宁先生的见解实乃高论,眼下我们不着急向西进军攻打刘璋,先以江州为中心,兵分两路,北面一路去收复巴郡诸县,南面一路下犍为,不用多,君侯只要能在益州东面收拢二十个县作为下辖,这军饷和辎重,就不用千里迢迢的从荆州往益州输送了。”

“子扬既然和伯宁意见相同,那就证明这条战略无误……刘璋虽然不够强,但益州本身是块难啃的骨头,我们确实得一点一点的将骨头敲开,才能喝到骨髓。”

顿了顿,刘琦又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这北上和南下的领军人,诸位大贤不妨给我推荐两个?”

徐庶拱了拱手,刚要说话,刘晔却开口抢在了他的前头。

“还用我等推荐,君侯眼前不就正有两个合适的人选么?”

满宠闻言皱了皱眉。

徐庶则是有些惊讶的看了刘晔一眼。

刘琦顺着刘晔的目光看去,瞧到的正是蔡勳和张允。

第六百三十二章 来使张松

蔡勳和张允,因为裙带关系,目下都是荆州军中职位最高的人,也就是中郎将。

刘表在任的时候,荆州的中郎将只有三人,即蔡瑁和蒯氏兄弟。

但是刘琦从刘表手中接掌了大权之后,便将中郎将的官职分授于数人,其中就包括张允,蔡勳,黄忠,徐庶等。

而且按照刘琦的意向,这种‘将军’的称呼,在未来他将继续不断的敕封给手下的人,用以缩水‘将军’这两个字的含金量。

毕竟当初刘表为了拉拢蔡、蒯而授予了他们将军的军职,但是如今,山阳刘氏势力愈大,南郡的宗族分量不足,刘琦已经没有必要特意再去屈尊拉拢他们了。

所以,他增加将军的称号,用来稀释刘表当初的敕封。

张允和蔡勳,这两个人眼下是有将军的称号,但论及军功……他们俩真心没有太多。

张允掌管卫士署,在谋报方面或许做的比较优秀,但论及前线征战,他实在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战绩。

蔡勳更不用说了,还不如张允。

让这两个人南下北上?

刘琦略有些疑惑地看向刘晔,却看见刘晔冲他轻轻的扬了扬眉毛,嘴角露出些许笑意。

刘琦在一瞬间就明白了,他一定是另有深意。

当初在丹阳战陶谦时,刘琦就认识了刘晔,虽然他们之间相处的关系很短,但因为都是汉室宗亲,他和刘晔非常谈得来。

可以说,在荆州目下的一众智士中,刘晔可以说是最得刘琦看重的一个,也是最得他信任的一个。

跟刘琦征辟他时间长短没关系,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投缘。

“好,既然如此,成珪,兄长你们二人各领一军,分别北上南下去取巴郡诸县和犍为郡诸县,谁若是先功成,当记头功!”

张允和蔡勳彼此互相恶狠狠地对视了一眼,然后分别各自拱手道:“诺!”

很显然,两个人此刻已有争风之意。

二人领命之后,各自回去收拾兵将了,离开之前,还不忘了互相恶狠狠的瞪视了对方一眼。

待二人走后,刘琦才去问刘晔。

“为什么要让他们两个人率兵去周边平定诸县?”刘琦看向刘晔。

刘晔笑道:“若是不用他们,不知君侯想用何人?”

适才没有说话的徐庶,此刻突然慢悠悠地开口:“依徐某之间,徐荣和太史慈两位将军,皆大将之才,若是由他们南下北上去平巴郡和犍为,三个月内,可定大事,说不定连两军本土的夷民,也都降服了。”

刘晔并不否认徐庶的话:“今番随君侯征战的将军之中,论能力,确实以徐荣和太史慈两位将军为最,便是在我大汉十三州,他们两人也都算是排的上数的强将,但也正因为他们善于带兵,此番不能派他们二人前往。”

刘晔乃是高明之士,徐庶自然是清楚的,于是他虚心请教。

刘琦也想听听刘晔的见解。

刘晔道:“君侯,诸君,我等此番入蜀,若是只有刘璋一路强敌,自然是要以硬碰硬,不惜一切代价尽十分力拿下益州……但是,贾龙和任岐也在,我们面对的不是刘璋一军,而是蜀中的三路军马,我们若是表现的太过强势,就容易把他们三人往一块捆绑,实在是得不偿失。”

刘琦略有所悟地道:“我们已经打下了江州,取得了立足之地,若是进展太过迅速,任岐和贾龙,也容易变敌为友,反向我用兵?”

刘晔道:“他们二人都是蜀中豪强之首,在这益州的一亩三分地上,岂肯久居人下?而且贾龙出上庸,必图巴郡,犍为郡也是任岐的地盘,若是派徐荣和太史慈出马,旦夕之间便能夺了他二人用以在益州立足的一半城池,他们岂能干休?”

满宠在一旁:“若如此,那就不如不出兵!既不要犍为,也不图巴郡,如此贾龙和任岐还有何可说?”

刘晔摇头道:“如此,岂不显得太假?再说我们来益州是做什么来了?张中郎将和蔡中郎将虽不似徐荣,太史子义等人勇猛善战,却也都颇通军略,只是不甚精钻,依我看来,他们分别与贾龙和任岐去争巴郡、犍为,虽不能胜,但也不会败,自守维系应是没有问题的……贾龙和任岐急于图蜀,与君侯的兵马交战后,时间长了,也自然就觉得熟悉了我军实力,到时候咱们再与他们遣使言和,划分疆界,贾、任二人必然应允。”

徐庶似明白了:“贾、任二人与蔡、张二位将军若能打个胜败各半,我们再去讲和,他们便也会觉得理所应当,同时也觉得我军实力不过如此,到时候他们争抢绵竹去战刘璋,也不会过于以我军为意……至少,这可以保证他们绝对不会去联合刘璋了,这是一种示弱?”

刘晔道:“是,此乃刘某的一点浅见拙识,诸君若是觉得不可,咱们可重新商榷。”

刘琦和徐庶对视一眼,又扭头看了看满宠,却见二人都是大点其头。

果然,刘晔的本事和机谋确实是顶尖的。

“君侯,还有一件事。”在商议定了这件事之后,徐庶又对刘琦说道:“听闻刘璋派遣绵竹令张松为使者,前来江州拜会君侯。”

刘琦听了这个消息,颇为惊讶:“前脚还派刘璝等人来战我,后脚又派来个使者,这是玩的什么路数?”

徐庶言道:“徐某虽不知刘璋的意图,但这张松身份不俗。”

“有何不俗?”

“君侯还记得前番军议上,娄发说他有一名好友,可为内应,助我等图蜀……”

刘琦一下子反应过来了:“是这个张松?”

“就是他。”

刘琦眯起了眼睛,沉声道:“娄发先前,可派人联系过这个张松。”

“联系过了。”

“张松是何回复的?”

“嗯……并无所答。”

刘琦轻轻地摇了摇头,道:“既然没有所答,就不是很托底,不可全信之,但也不可全拒之……回头派人代表我,去迎一迎这个张松,虽然不是他是何意图,但刘璋与我一个先祖,算是我的族兄,他派使者来了,我说什么也得好生招待一番。”

“诺。”

“三位先生还有别的事么?若是没有别的事,且先各自去忙……哦,对了,让娄发来见我一下。”

三人随即应诺。

徐庶临走之前,又将蔡觅托卫士署稍进蜀中的一份家书,递给了刘琦。

刘琦接过家书,拆开来看,有些哭笑不得。

家中的女眷,居然要全体入蜀?

他们以为自己是公款来旅游的么?

刘琦本想驳斥了她们,但仔细想想,却又没有这么做。

因为他脑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略作沉吟之后,他命人送来笔墨,在蔡觅写给他的家书上,轻巧的写下了两个小字:‘准行。’

随后,他又将家书包好,命荆武卒给徐庶送了回去,让他发回荆州。

……

随后,娄发领命前来拜见刘琦。

而刘琦,则是让娄发,将他的好朋友张松,其在益州的入仕经历,已经他在其族中的地位和经历,全部给自己好好的讲述一遍,反正是他能够想起来的,一样也不要落下。

第六百三十三章 贾诩南来

宛城失守,牛辅被杀的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前去豫州争夺城池的张济耳中。

张济在听到消息的一刹那,脑袋顿时一阵轰鸣。

他两眼一翻白,直接当场就晕死了过去。

张绣在旁,一看他叔父这个模样,大为吃惊,他匆忙跑上前去,一把抱住张济,又是摇晃,又是掐人中,连晃带喊,总算是将张济给弄醒了。

张济慢悠悠地睁开了眼睛,在张绣的一番抚胸顺气之后,方才抽噎道:“吕布狗贼,断我后路,杀我袍泽,如今我家人尽皆失陷于宛城,似此当如何是好?如何是好?”

张济问的问题,张绣也没办法作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