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48章

作者:臊眉耷目

蔡勳急忙站起身,然后在刘琦的示意下再次坐下。

刘琦微笑着勘探到:“成珪,听闻自德珪亡故之后,你们蔡家的家公一位一直悬空,而你几个兄弟也为此争执不休?”

蔡勳听了刘琦的话,自然是明白他想做什么。

“唉,姐丈明鉴,正是如此……几个兄弟为了家公之位,彼此争执不休,甚至还在族议之中大打出手,我蔡家三位族老的门槛几乎被他们踏破了,三位族长平日里与世无争,此刻却是门庭若市,反倒是我兄长德珪的府邸,丧期未结束,几个兄弟却都已经不去了,更可怜我兄长的妻儿被逐,不能留在蔡家……唉,德珪兄尸骨未寒,他若是泉下有知,心中又当如何作想啊!”

说到这的时候,蔡勳竟然流出了几滴眼泪。

刘琦用手轻轻地敲打着桌案,道:“成珪啊,你蔡家的家事,我本不该掺和,但蔡家毕竟是南郡第一大族,蔡家的家公宗首,与我荆州的前程命脉,也息息相关,不可不慎重啊。”

蔡勳擦了眼泪,使劲点头。

“你想当家公么?”刘琦突然开口问道。

蔡勳闻言不由一愣。

“姐丈,蔡勳在家中乃是庶子……”

“我问你想还是不想?”

“其实……唉,要是族中有能人的话,蔡某是决计不会去争这个家公之位的……”

“哪那么多废话,再说我让你出去了!”

“想!”

蔡勳一咬牙,终于肯定的答应了刘琦。

刘琦的嘴角勾起了一丝笑意:“庶子又如何?还是那句话,袁本初和公孙瓒皆是庶子,如今也不是族中顶梁,称雄一方么?……想当家公,就按照我说的做,我会帮你这个忙。”

蔡勳闻言,不由大喜过望。

“愿听姐丈调遣!”

刘琦慢悠悠地道:“明日,你亲自去一趟中庐,将你德珪兄长的妻儿都接回来。”

“接嫂子回来?”蔡勳闻言一惊:“可是她们刚刚被逐走啊?”

“正因为她们被逐走了,所以你才要把他们接回来,听明白了吗?”

第六百零五章 杀鸡儆猴

蔡勳与刘琦一番密谈之后,随即拜辞离去。

蔡勳走后,刘琦继续开始处理襄阳内的公务。

刘表果然是下定了决心,将所有荆州的事务,全都一股脑的推给了刘琦,他彻底当起了甩手掌柜,安心养病,不问世事。

整个荆州的大权,至此也彻底的落于刘琦手中。

军政一体!

处理完今日的事之后,刘琦随即命令府中车夫套车,载着他前往襄阳城内新建立的大理寺署。

新任的大理寺尉刘晔没有走,他依旧是在大理寺署审理者从郡署和州府那边移交过来的案件,一件一件的进行审实核查。

刘琦没有让府外的人进去通报,而是自顾自的走进了刘晔审夺案件的主堂。

刘晔很认真,即使刘琦进来了他也没有察觉,依旧是低头认真地看着卷宗。

直到刘琦自己在刘晔的桌案上,为自己倒了一盏水,然后一边喝一边坐在了刘晔的对面之后,刘晔方犹如大梦初醒一般。

他抬起头时,正好和刘琦的的目光相对。

“君侯?!”刘晔如梦初醒,急忙起身拱手拜道:“刘晔见过君侯!君侯何时来的?”

刘琦一边喝水,一边伸头去看刘晔桌案上的卷宗,道:“也没多长时间,大概一炷香两炷香的功夫吧。”

刘晔闻言很是汗颜。

一两炷香的功夫他竟都没有察觉到刘琦之所在,若是换成一个喜欢挑理的上官,他这刚刚上任的大理寺尉怕也就是干到头了。

“这都什么时辰了?天都黑了,你还在官署?”

刘晔略显尴尬地道:“回家也是无事,还不如在此处理公务来的舒坦,毕竟大理寺署刚刚成立,一下子接过这么多的案件,若是不用些心思,怕是很难支撑的。”

“那也要有时有晌的,不可怠慢了家中妻儿。”刘琦微笑着道:“他们刚来荆州,吃的住的可还习惯吧?”

“有劳君侯挂怀,也亏了君候妥善安排,我一家老小在荆州很是习惯,荆州这里的水土淮地一样,很好很舒服。”

刘琦笑着点了点头,道:“那就好……唉,当初与子扬一别,心中甚是挂念,如今子扬随同元直一同返还荆州,对刘琦而言实乃天大喜事,以后你我同堂共事,何其快哉!”

“君侯这般重视于刘晔,刘晔必当恪尽职守,倾力以报君侯。”

“咱们同宗之间,就不必说那么多客气话了。”刘琦笑着摆了摆手,道:“卫士署那边,已经将探查的情报汇总给你了?”

“给了。”刘晔站起身,拍了拍手,便有十名署吏抬着共计五个托盘走进堂内,将托盘放在了他与刘琦的面前。

“元直亲自派人将关于何人联系北方袁氏以及雒阳王允的相关卷宗都送到了大理寺尉,晔连日进行审核,并细分归纳,请君侯验看。”

刘晔办事效率之高,让刘琦很是赞叹。

“很好,既然如此,那我择日便可以亲自敲打一下这些叛徒了。”刘琦蹲下身子,一卷一卷的翻看托盘上的名单,冷然道。

刘晔从其位上站起身,走到刘琦身边,蹲在了他的旁边。

他看着地上厚厚的简牍,沉默了一会,方问道:“君侯,对于这些乘着刘荆州病危,暗中联络北方袁氏和雒阳王允的士人,君侯打算如何处置?杀了他们么?”

“当然不能杀,虽有勾结,但这么多的人若是都要问罪,只怕会引起激变,因此我暂时想适当的敲打一下。”

刘晔捋着自己的须子,眯起眼睛想了半晌,方道:“既然君侯意在敲打,那依刘晔看,就不方便君侯亲自审讯……毕竟,敲打过后,还要给这些士人一些回旋的余地,而君侯身为十郡之主,这最后卖人情的事,还需君侯亲自来做才是。”

刘琦闻言恍然地点了点头,暗道还真就是这么个理儿。

原先敲打旁人的事,大部分都是自己亲自去做,因为那个时候自己属于荆州的二把手,而刘表才是一把手,和事佬自然是要刘表来做,替父分忧的事情自然需要他来干。

但如今,刘琦已经是十郡之主了,从今往后,他需要转换角色,从替人分忧者变成要人替他分忧。

“好吧,既然如此,那就按照章程,先由卫士署和刑署联合去缉拿这些勾连外敌者,然后再交由你大理寺署按章程审理,你们这几个新的官署刚刚成立,这次便也算是给你们开张了……记住,一切都要遵照章程,审案断案都要有理有据,不可冤枉了好人,当然也不能放过一个恶人……明白了么?”

刘晔拱手道:“君侯放心便是。”

……

于是乎,在满宠去往各郡,针对各地豪强官吏进行赈灾都察的同时,襄阳城内这些新成立的司法机构,又开始紧锣密鼓的行动了起来。

先有卫士署的张允和徐庶牵头,用卫士署所探查到的情报,开始抓人。

而配合他们的,则是由刘繇所统领的刑署。

刘繇乃是刘琦的同宗,同为汉室宗亲,又依附于刘琦,值得信任,因而刘琦将新成立的刑署交给他和他手下的三将负责。

但除了汉室宗亲这一个身份之外,刘繇同时还是一位经学名士,对于以张允为首的卫士署列出的情报而缉拿士人,他着实有些下不去手。

但职责所在,而且张允也提供出了有力的证据,刘繇不得不为之。

伴随着襄阳城内的瘟疫逐渐平复,另一场轰轰烈烈清缴毒瘤的行动开始了。

卫士署配合刑署,开始在南郡范围内大规模的捉人,并送交刘晔所掌管的大理寺署,由刘晔亲自主审,并根据证据和审讯出的结果定性论罪。

数日之内,仅是襄阳城内就有三十一个人,因为暗中勾结袁绍,意图不轨而被刘晔论罪拘禁,等待论处。

士人之间,彼此盘根错节,关系复杂,而且结党的现象严重,襄阳城内有三十一个北地经学官吏被抓,那和他们同党系的士人自然就坐不住了。

卫士署、刑署、大理寺署目下已是襄阳城目下级别最高的特务机构、执法机构和司法结构,跟他们当然讲不出理来。

于是,以韩暨、赵俨、繁钦等襄阳名士官吏,纷纷前往刘琦的府邸,请刘琦能够亲自出面放人。

第六百零六章 点拨你们

“君侯!”

刘琦府邸的正厅之中,从事刘望带领着韩暨、和洽、赵俨、繁钦等人一同跪拜在刘琦的堂下,一边哭一边擦拭着眼泪,诉说着‘卫士署’和‘大理寺署’的罪行。

“君侯,涂历、王韶、沈彤等忠贞志士三十余人,自受刘荆州征辟之后,在任期间兢兢业业,勤公善政,上有功于郡署,下有德于黔首黎民,如今无端被卫士署和刑署所抓,还受辱屈罪于大理寺署,何其无辜,我等今日联名前来,请君侯慎查,千万不要冤枉了好人,以免失了天下人心啊。”

“请君侯慎查!”

“君候,不可冤枉了忠贞志士,失了人心啊。”

以刘望和颍容等为首者,不断的为关押在大理寺署的那三十余名北地士人官吏求情。

“刘公何必如此?诸位又何必如此?快快起来,咱们有话好说。”刘琦伸手招呼众人道。

刘望等人却似吃了定心丸一样,固执地道:“君侯不答应立案重审,还他们一个清白,我等便不起来。”

“立案重审?”刘琦微笑道:“案情已有定论,为何又要重审?”

赵俨拱手道:“君侯,涂历、王韶等人皆淮汝之地望族出身,祖孙三代皆是大儒名士,如今大理寺署却将这些人硬要定性为有罪,何其愚也?若不另案重审,唯恐污了天下士人清名,于君侯威名亦又损害,还请君侯明断!”

“是么?”刘琦闻言笑了:“听赵君所言,只要是经学出身,名士之望,便不会犯罪?不会违背汉律了?”

“属下并非此意。”

刘琦淡淡道:“并无此意?好,那刘某想给诸位看点东西。”

说罢,便见刘琦拍了拍手掌。

少时,便有荆武卒将一个一个的托盘摆放在了众人的面前。

刘琦缓缓的站起身,先到一个托盘前,拿起了一卷简牍,解开绳子,打开简牍,仔细地看了看上面的内容,方道:“刘公。”

刘望道:“在。”

“这上面的内容,是卫士署的卫郎经过严格的查探之后,送到大理寺署等待复审核查的,本来刘晔当亲自主持这个案子……却被我扣了下来,刘公知道这上面的内容是什么吗?”

不知为何,刘望在听到刘琦问的他一瞬间,额头上的冷汗竟不由自主的凄凄而下,一颗心也是来回的跳动颤抖着。

刘琦缓缓地蹲在了刘望的跟前,将那简牍向着他的脚下一扔,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从去年年底到如此,总共不到五个月的时间,你与袁绍暗中通信多达七次,而且七次之中,除了阿谀奉承,恭顺袁绍之外,事关荆州机密和你身为从事所能执掌的重要郡事,你都一件不落的提供给了袁绍……怎么,指望着若干年后,袁绍一统华北,南下荆州时,给你南阳刘氏留一个好的前程么?”

这一番话说出来,刘望不由大惊失色。

“君侯,此事纯属子虚乌有,乃是诽谤,污蔑!卫士署的人凭什么敢这般污蔑于我?我誓不与他们干休!”

“污蔑?”

刘琦笑着指了指那地上的简牍,道:“时间,地点,还有交付的人,卫士署的卫郎都查了个清清楚楚,而且中转信函的地点,便是你刘家在南阳郡的故宅,你还有什么可隐瞒的?”

“不、不是……”

刘琦突然脸色一寒:“你如实在觉得冤枉,也好说……那我让卫士署的卫郎以你的笔迹,约河北袁绍的探子在你南阳老家故宅一见,到时候我再派人将其拿下,一审便知端倪……如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