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38章

作者:臊眉耷目

蔡觅抿着嘴,点了点头。

两个人一同走出灵堂,来到偏院。

刘琦对蔡觅道:“怪我,没有保护好德珪,致使你蔡家家主命丧阵前……我之过也。”

蔡觅擦着眼泪,摇头道:“跟你没有关系,毕竟是两军阵前,生死都在一瞬之间,非常人能够左右……妾身现在担心的,是我蔡家今后该何去何从。”

刘琦想起适才蔡夫人对自己说过的话,问道:“刚才,听弟妹说,为德珪守丧之后,就要领着孩子回娘家去……德珪新亡,她这么做未免是不是有些过了?纵然是改嫁,也该再等等不迟,再说了,孩子是姓蔡的,为何她也要一并带走?”

蔡觅苦笑道:“你当她乐意回去么?还不是我那两个弟弟逼迫她的。”

第五百八十九章 蔡家的新家主当为谁

听了蔡觅的话,刘琦心中有数了。

跟他想象的差不多。

蔡瑁是蔡家的家主,按道理来说,蔡瑁若是要死了,他家公的位置则就理应顺延到他的儿子。

但现在有一个问题,蔡瑁的长子目下还在总角之年,根本不立世,让他继承家主之位,蔡氏一族中的人可是都不会答应。

随后,蔡觅开始徐徐为刘琦道来这几日发生的事情。

自打蔡瑁的尸身被送回了蔡家之后,整个蔡氏一族就犹如炸了锅一样。

各分支的族长纷纷赶到了蔡府,名义上是为了给蔡瑁吊丧,但实际上却是为了商讨关于蔡氏家公之位的归属。

蔡瑁的儿子太小了,若是让他继承家公之位,蔡家诸族的人根本不可能答应。

特别是以蔡中与蔡和两人为首,他们联合蔡氏诸族长,暗中使绊子,连恐吓带威胁,逼迫蔡瑁的夫人带着孩子离开蔡家。

蔡夫人孤儿寡母,自然无法与他们抗衡,只能是委屈求全,答应他们,在丧期后,便领孩子回返她在中庐的娘家。

如此一来,蔡家族长的位置便顺理成章的悬空。

一众蔡氏子弟便跃跃欲试,皆想上位。

其中,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乃是蔡中和蔡和。

眼下他们二人貌合神离,暗中较劲,互相拉拢诸蔡族长……短短几日时间,整个蔡家就被他们搅的一片狼烟。

蔡觅虽然平日里在蔡家颇有些声望,但毕竟是女流之辈,寻常事情倒是还好,然碰到选家主这样事关蔡氏走向的大事,她也只能是靠边站。

蔡觅说完之后,一双美眸中不知不觉得竟然是闪出了些许泪花。

“德珪刚刚亡故,这几个兄弟就开始祸起萧墙之内,得亏是这襄阳城不由他们做主,如若不然,只怕早就是兄弟相残了,这样的人,如何能将蔡家的基业交给他们!”

刘琦轻轻地抚摸着蔡觅的后背,并出言安慰她,好一会之后,蔡觅方才止住了抽噎。

刘琦拉着她走到一旁,寻了一块石头坐下,问蔡觅道:“阿姐,依你之见,这蔡家之中,究竟谁最合适来当这个家主?”

蔡觅咬着自己的嘴唇,气道:“一个个的,没有一个良善之辈,我看哪个也当不得大事。”

刘琦问道:“德珪的兄弟之中,嫡出的兄弟,是以中、和二人为首么?”

蔡觅叹息道:“最有资历继承家主的,就是他们两人了,然这次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两个人,皆不是心胸宽宏之辈,连一个总角之年的孩子都容不得,蔡家若是到了他们手中,日后会变成什么样,怕是谁也说不清楚的。”

刘琦若有所思地道:“那勳弟呢,我看他性格内敛沉稳,又不愿与人争,若是由他继承家公之位,又当如何?”

蔡觅摇头道:“不可能的……勳弟乃是庶出,没有这个资格的。”

刘琦微笑道:“资格不资格的,且不多言,我就想问阿姐,你觉得勳弟这个人的能力和性情如何?”

蔡觅认真地思考了一会,方道:“就我来看,勳弟虽然能力不如德珪强,但性格沉稳,又不张扬,为人谦谨知进退,虽进取不足,但守成有余……如今这个乱世,蔡家想要保全基业不失,倒是还真需要一位他这样性格的家公。”

刘琦闻言笑了。

蔡勳昔日曾和蒯越一起随同自己北上护君,后来又代表蔡瑁入驻南阳郡,虽无过多功业,但胜在够冷静够沉稳……

当然也够听话。

“我也觉得,若是由勳弟继承家公之位,比之蔡中蔡和之流要强上许多。”刘琦缓缓开口道。

蔡觅摇头道:“少郎君,妾身不是跟你说了,勳弟乃是庶出,不行的。”

“为什么不行?”刘琦轻轻地扬了扬眉,道:“辽西公孙氏中的公孙瓒亦是庶出,但如今却已经两度封侯,昔年也曾威震北疆,汝南袁氏之中,袁绍亦是庶出,但这些年来却混的风生水起,声望日隆,其声威远胜袁术,这庶出可不是不能成事的借口。”

蔡觅惊讶地看向刘琦,美眸中充满了惊异之色。

半晌,方听蔡觅缓缓开口道:“我怎么觉得少郎君的言下之意,似要插手蔡氏立家公之事?”

刘琦摆了摆手,道:“我又不是蔡氏中人,如何能插手蔡家立家公的事?我最多不过是去提携一下那些我真正中意的人罢了,勳弟的为人,我甚喜欢,这样的人我愿意用,但他能不能当上蔡家的家公,却是与我无干了。”

蔡觅眯起眼睛道:“当真?”

“我什么时候骗过阿姐你?”

蔡觅认真地思考了一会,方才道:“其实仔细想想,这几年来,你还真没少骗我……连身子都给骗去了。”

刘琦心中暗道这女人说话不讲理……说骗别的倒也算了,身子明明是你自己献上的好不好?

……

正厅之中,前来凭吊的人越来越多,都是荆州中有头有脸有名望的人。

而蔡家三位辈分最高的长辈,亦是已经抵达。

蔡家的三位长辈,蔡诚、蔡侗、蔡黎皆到,论及辈分比蔡讽还要高上一个辈分。

而蔡瑁、蔡中、蔡和、蔡勳之人都是他们的孙子辈。

蔡家三老坐在正厅的偏旁,看着往来熙熙攘攘来凭吊的那些人,三个人脸上各自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

他们三人久经大浪,一个个都是年过六旬了,经历过蔡氏四代家主,对于蔡瑁的死,这三老并无过多的痛心之感,只是感到有些忧愁。

这下一任家主的人选,又该推举何人?

蔡侗缓缓地捋着自己白花花的须子,自言自语地道:“蔡中、蔡和、蔡治、蔡裘、蔡浠……眼下最有资格的人选,就是这几个小辈了,二位看他们如何?哪个有样可担重任。”

“一个个的锋芒太露,都不够沉稳……如今家公之位尚还未定,他们就连一个旧主的妻儿都容不得了,太着急了些……没有一个是有容人之量的。”蔡诚摇头叹道。

蔡黎坐在地上,将拐杖横在膝前,语气略有些冰冷:“蔡家在荆州枝叶繁盛,这家公之位至关重要,不可等闲视之,但也不可因着急而仓促妄立,这当中的分寸,还需拿捏仔细。”

蔡诚沉思良久,突然道:“如今的南郡已经不同往日,山阳刘氏全据荆州之境,犹如这南境之主,蔡家立主,是不是也当看看山阳刘氏是何作想?”

第五百九十章 新的中郎将

蔡氏三老此时此刻,心中都是倍感忧虑。

蔡瑁成为了刘表的中郎将之后,蔡家在南郡的势力也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成为了仅次于刘氏的大族,而蒯家则是位列第三。

如今的蔡氏宗族,其族中产业在荆州可谓首屈一指,几乎遍布南阳郡和南郡,而族中的私士数量也因为刘氏的扶持而大幅增长,虽然山阳刘氏所执掌的正规军远超于他,但蔡家私士的数量与其他宗族相却可位居荆州第一。

至于在南郡所占有的田地,那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能够有如今的成就,大部皆有赖于蔡瑁是荆州军中自刘表和刘琦之下的第一中郎将,这可不是一般的军阶职位,虽然不是朝廷官方承认的,但在整个荆州,有将军之位的包括刘表和刘琦在内,也不过只有五个人而已。

但一个族群发展的越快,所要面对的事情也就越多。

刘表和刘琦父子刚来荆州之时,麾下没有势力,只能凭借南郡本土的宗族和以黄祖为首的江夏一派扶持,若是荆州的势力分布能够一直保持如此,则以蔡氏和蒯氏为首的荆州宗族,日子必然会过的愈发舒服。

但很可惜,刘琦南下平定张羡,强占荆南,分四郡为七郡,并将山阳刘氏宗族人皆安置于荆南七郡,重重动作下,使山阳刘氏目下成为了荆州最大的宗族。

所以蔡氏目下的情况就比较尴尬。

他们势力很大,但却大不过刘氏,甚至是远远逊之。

为了保住目下第二宗族的位置,什么事便要以刘氏马首是瞻,不能有丝毫违逆。

这和历史上的蔡氏在荆州的情况完全不同,历史上的蔡氏,在刘表执政的这些年间,其实是一直在压着刘表的,他们以第一宗族的名义制霸着荆州。

不同的时间线,不同的命数。

……

蔡氏三老看事看的比较透彻,蔡家家主对于荆州特别是南郡本土宗族而言,至关重要。

以三位老人的立场和角度来说,眼下还不能够妄立,还是要看看山阳刘氏的态度。

毕竟刘氏压着他们。

“听说,刘镇西已经来了府中,稍后若是碰见他,咱们不妨探听一下刘伯瑜的言下之意,若何?”蔡诚低声道。

蔡黎抚摸着自己的拐杖,道:“问题是,眼下襄阳之主乃是刘荆州,咱们不问荆州牧,而问刘镇西……这事,是不是多少有些……”

蔡侗却道:“某适才来时,听成珪说,刘伯瑜适才曾言刘荆州病危……他既然敢放出这话来,怕是已经得到了刘荆州的授意。”

蔡黎闻言大惊:“难怪刘伯瑜阵前突然撤兵,原来是刘荆州病危……唉,荆州如今,可真是风雨飘荡之秋!”

“也是恼恨这几个有资格继承家主之位的不争气,若是瓒儿和琰儿已过冠礼之年,定可在他们之上,可惜……还终归还是小了些。”

蔡家之中,历史上后来的两千石郡守蔡琰和两千石的鄢相蔡瓒,如今还不足双十,尚未及冠,故而暂时还没有被三老算在继承人中。

“嗯……眼下还是先不要问了,看看刘使君的态度,说不定他心中已经有了什么想法,毕竟德珪也算是他名义上的妻弟。”

就在三老弟声言语商议之时,刘琦再次走进了厅堂。

而他的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份白色的缣帛。

是刘琦适才让蔡觅替他寻来笔墨,为蔡瑁所写的悼词。

刘琦走到蔡瑁的灵位前,沉痛的将悼词念完,篇幅较长,颇感人肺腑。

而一边念的同时,刘琦的眼眸中则是再次流泪。

完后,他将吊词放在火盆中祭奠,转身对着众人道:“德珪新亡,有些事本不当在这个节骨眼上告知诸位,只是眼下乃非常时节,曹操的兵马虽退,但尚有孙坚和士燮在南方不曾退去,蔡德珪乃我荆州中郎将,一直以来都是助我与诸贼作战,如今没有德珪,我直如痛失一臂,但强敌不可不退。”

说罢,刘琦擦了擦眼泪,道:“德珪虽亡,其志尚在,蔡家尚在,蔡家中需得有人承德珪之志,保我荆州不受外地滋扰侵害。”

在场众人,都是认真的听着,心中暗自揣摩刘琦的用意。

他念完悼词后,说打仗的事,还特意提到蔡家……是何企图?

刘琦一边抽噎一边叹息道:“眼下曹操和袁术虽退,孙坚尚在攻打荆南,严君病重,我不能轻离襄阳……前番在北地的军中时,我曾与德珪详谈南面两路强兵之事,德珪曾言若退了曹操愿为我分忧,率兵南下,直入南境驱敌,但如今故人却在旦夕间走了……唉,呜呼德珪,不幸夭亡!”

说罢,刘琦转头看向蔡勳,道:“成珪。”

蔡勳站了出来,问道:“君侯有何吩咐?”

“在蔡氏诸人中,昔日德珪曾与我说,你成珪的用兵之能,最被德珪欣赏,如今他既已亡故,我便命你暂代中郎将之职,翌日率兵南下,去往长沙协防阻挡孙坚。”

一句话说完,灵堂之上,满堂皆惊。

蔡勳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刘琦,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在这里直接任命他为‘代中郎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