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405章

作者:臊眉耷目

第五百三十七章 请往荆州一叙

“家公!”

蔡邕的面前,七八名浑身被抽的全是鞭痕的伴当,哭喊着跪在了他的面前。

来到许氏坞堡也有几天时间了,蔡邕手下的这些伴当在某种程度上而言,确实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这个打击不是指身体上的,而是指心灵上的。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跟随蔡邕多年的,蔡邕当初避祸在扬州的时候,他们当中的很多人就一直跟随着他,后来蔡邕回了陈留祖宅,也就将他们留在那里,自己则是前往雒阳上任。

不是不想带着他们,而是当时的雒阳太过凶险,蔡邕不想连累这些手下。

然这些人不论是在陈留还是扬州,他们都因为蔡邕名士的原因,而受到了当地人的吹捧和尊重,时间一长,就养成了他们眼高于顶的习惯。

无论跟谁,都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态度。

许氏坞堡中的人大部分都是附户,没读过经史,而且他们在谯地横行霸道惯了,什么蔡中郎的伴当家侍,在陈留本地人人眼中或许值得尊敬,但在许氏坞堡人眼中屁都不是。

再加上这些人是被许褚下令劫持回来,许氏坞堡中人不知其缘由,只当是囚徒一般。

因此,只要是但凡有些冲突,便是非打即骂。

其实,只要是蔡邕手底下的人听话,许氏坞堡的人还真就不会把他们怎么样,而且还会好吃好住的对待着……毕竟他们既非官府又非山寨,只是奉族长之令,将这些人抓进坞堡内。

但问题是蔡邕手下这些人一个个也是眼高于顶,不甚听话,有点事就得絮絮叨叨的指责磨叽个不停,因此换来的必然就是毒打。

故而他们当真觉得是受了天大的委屈,简直生不如死。

多少也有些矫情……只因他们一直居住在陈留和扬州,并不曾往雒阳去,因而未曾见识过京中西凉兵的凶残,若是他们见识过西凉兵的厉害了,也许就不会觉得许氏坞堡的人对他们有多么的不敬了。

蔡邕看着这些跟随自己多年的伴当哭的惨兮兮的样子,心中也甚是不忍。

怎奈他如今也是人在屋檐下。

却见他长叹口气,悲凉的言道:“诸位今遭逢此难,皆是老夫之过也。”

跪在蔡邕面前的那些侍从中,为首的一人道:“家公,这些究竟是什么人啊?我观此处坞堡甚大,这坞中人虽然凶悍,却也不似山贼草莽,只是他们与家公有何仇怨,为什么要将我们劫持在此?难道家公曾得罪过他们不成?”

蔡邕长叹口气,道:“老夫得罪的人,着实是太多了。”

这话不是他谦虚,蔡邕当年在朝为官时,确实得罪过很多人。

当年,蔡邕曾向孝灵皇帝上奏,弹劾当时的太尉张颢、光禄勋玮璋、长水校尉赵玹、屯骑校尉盖升等人贪赃枉法,又向灵帝谏言认为妇人、宦官干预政事,是怪异发生的原因之一……结果事情不密被泄,导致蔡邕得罪了包括朝臣和宦官在内的一大批人,而也因此为导火索,导致后来蔡邕屡遭陷害,最终远避吴地十二年。

但毕竟都是熹平年间的事了,蔡邕当初在朝堂的仇人,如今早已是死的死,罢免的罢免,不剩下多少……在蔡邕看来,当年的事情早就已经过去了。

难道是那些人中,尚有后人在世,今日专门截拦于他,意图为先人报仇雪恨的?

想到这,却见他摇了摇头,无奈道:“既来之则安之,如今之势,想那么多已然是无用了,便是这坞堡中的人当真要处置了咱们,老夫此刻也没有任何的办法,只是不知道……他们到底是哪一路的,与老夫之间到底有何仇怨?”

说到这,却见蔡邕长叹口气,看着那些跪在面前的家奴和伴当道:“不过你们放心,若真是来寻仇的仇家,大不了老夫舍了这条老命给他们就是,但你们都是无辜的,不能因此受到牵连……这一点,老夫一定会与他们据理力争。”

那些在场的人闻言都哭了,当前的两个抱着蔡邕的大腿,说什么也不让蔡邕一个人赴死,要死大家都绑在一块。

……

隔了两天之后,正主张允和典韦终于抵达了许氏坞堡。

张允到了坞堡之后,二话不说,当即亲自前往蔡邕的住所,将蔡邕请到了坞堡的正厅,并请蔡邕上座,亲自向他谢罪。

“末吏张允,乃是荆州襄阳军中校尉,奉刘使君之命,想请蔡中郎往襄阳一叙,只因不知中郎去往吴会的行程,故而特请许氏宗长帮忙找寻中郎,并请中郎在此暂住数日,然后与我等一同去往荆州。”

蔡邕听了这话,顿时愣住了。

他愣了足足有三盏茶的功夫,接着便见蔡邕猛然从原地起身,脸红的几乎滴出血来,犹如一头发怒的公牛一般。

少时,就见蔡邕一路小跑的到了张允面前,颤巍巍地用手虚点着他:“山阳刘氏,好歹也是汉室宗亲,知名的大族,如何竟干出这等小人行径来!简直无耻!”

张允闻言也有些愧疚。

其实他适才在来找蔡邕之前,也已经找许褚了解过情况了,得知这几日,蔡邕手下的人似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虐待,张允很是忧心。

也是自己太过大意,忘了嘱咐典韦派许郸来时,跟许褚说明一下蔡邕的特殊身份,结果弄得许褚以为蔡邕等人不过是刘琦想要拦截的囚徒,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

换成他自己站在蔡邕的角度上,只怕此刻心情也好不到哪去。

张允陪着笑脸道:“蔡中郎,此事着实是个误会,蔡中郎对我荆州有恩,当年赠书之德,刘荆州和刘益州二人始终未曾忘却,今番相请中郎去荆州,只为略尽地主之谊,以谢当年之恩,结果事情仓促,未及能够查到中郎的行踪,故而只得委托许宗长代劳,结果一不小心弄出茬子,将中郎一众当成是从我荆州脱逃的强贼了……因此才闹出这般误会……”

蔡邕眯起了眼睛,哼道:“尔等鹰爪走犬之辈,也敢用这等谎话骗吾?简直好笑!”

张允急忙道:“不论是不是误会,此事到了荆州自有分晓,张允想来日请蔡中郎乘车前往荆州,不知中郎意下如何?”

“去荆州?”蔡邕冷冷一笑,道:“老夫要去的是吴郡,去什么荆州?尔等来日速速放我离去,回去告诉刘景升和刘伯瑜,早日将我女儿和两万卷书简送到吴地来……”

张允苦笑道:“中郎若是不随我回荆州,只怕……唉,张允回去跟主公,没法交待啊。”

蔡邕眯起了眼睛,道:“你什么意思?难道老夫还非得跟你走这一遭不成?”

张允急忙拱手作揖:“不是必须,只是有劳中郎手来,与我转道向西,待去了襄阳,您与主公谈过之后,中郎想去哪里,张允亲自率兵护送,绝不诓骗,如何?”

蔡邕扬天哈哈大笑,道:“笑话!老夫这一辈子,还从未受过人挟持,你想逼迫老夫就范?好!老夫今天就看看谁有这个能耐!能够请动老夫?!”

话音方落,便见典韦和许褚两个人,一左一右从两边挟了过来。

这两个大汉,都是身如巨牛,壮硕如虎,膀大腰圆,若是不细看,犹如两只站立的巨大棕熊,让人毛骨悚然。

“请蔡中郎往荆州一叙!”

两名壮汉同时开口,声音如滚滚雷声,震得房顶的瓦几乎都要掉下来了。

蔡邕看着两名巨汉出现在面前,脸一瞬间由红转白,嘴唇亦是不断的哆嗦,连话似都说不出来了。

双眸中……是浓重的恐惧色彩。

第五百三十八章 翁婿相见

就在张允赶到谯地去接蔡邕的那一日晚上,刘琦来到了蔡琰所居住的驿馆见她。

蔡琰这几日的心情一直很低落,状态不是很好,此刻听了刘琦前来,她心中还是颇为矛盾的。

说实话,在这种让自己迷茫的状态下,她非常希望得到刘琦的安慰,但前番她去见刘琦的时候,刘琦模棱两可的态度,令她的心有些发堵,不知道自己一腔真情到底是不是付错了人。

但最终,犹豫良久的蔡琰还是见了刘琦。

驿馆的房间内,两个人对立而坐,默默相对无言半晌。

突然,却见刘琦笑着开口道:“昭姬,生我气了?”

蔡琰见刘琦在这个时候居然还能笑的出来,心中更是有些气闷。

她长出口气,道:“使君觉得呢?”

刘琦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道:“昭姬,前番你来见我,说起蔡中郎要召你回吴地相会之事,我当时之所以没有极力挽留你,是因为我从不打没有把握的仗,很多事情,是需要我暗地里去筹谋准备的,若是我当日便应承于你,回头若是我办不到……岂不是妄言相欺于你?只有当事情全部都做了,有了结果,我才好跟你实话实说。”

蔡琰没有想到刘琦今日前来寻找自己,说的居然是这样的一番话,心下吃惊的同时,竟然也升起了希望与快乐。

她不再是刚才的萎靡面容,而是认真地看着刘琦,道:“伯瑜,你这些日子里,究竟都做了些什么?”

刘琦一字一顿地肯定道:“我已经派人去找寻蔡中郎的东向行进之所,并派人将他挡下,只等将蔡中郎请往荆州。”

刘琦的话一说完,便见蔡琰的一张俏脸顿时变白了。

“你派人拦截我父亲?”

刘琦闻言笑了:“为何咱们的蔡大才女,听人说话听不到重点?谁说我派人拦截蔡中郎了?我是说,我派人去查探蔡中郎的行踪,然后派人将他请往荆州来。”

蔡琰握着茶盏的手,都有些哆嗦了。

少时,却见她轻声道:“严君对于刘荆州将古文经纳入官学之事颇有不满,本就已经对荆恼极,如今你派人拦下他,强将严君带入荆州……只怕来了荆州,严君也未必会给你好脸色看。”

刘琦微笑道:“无所谓,只要能留住昭姬在这里就行……哪怕届时蔡中郎有冲天之怒,也自有刘某人一人当之。”

这话说的很平淡,但个中却是情意满满。

蔡琰的心,犹如平静的池水被仍入了石子一样,涌起了阵阵的波澜。

沉默了良久之后,方见蔡琰疑惑地抬头看向刘琦,试探着道:“如此说来,当日你不肯应承于我,就是为了私下里行事,将严君请到荆州来?”

刘琦点了点头,道:“勿要怪我自私,只是我若不如此做,实在想不出别的手段能够让你安心留在此地,而且我若是事先与你讲明……怕你也未必能够答应。”

蔡琰是聪慧之人,她只是稍稍细想想,就能够明白刘琦所指为何。

自己那个时候心乱如麻,做事瞻前顾后,若是刘琦对她说要强请蔡邕到荆州,只怕自己那个时候也会担心过激的行动会使蔡邕对刘氏父子更加抵触……若是自己犹豫不决而组织了刘琦,怕是蔡邕一旦到了吴地,就再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刘琦这是怕自己耽误事,所以故意敷衍于自己,然后暗地里行事,直到事情办妥了之后,才来向自己坦言相告。

想到这,蔡琰不由嘟起了红唇,不满意地道:“你故意瞒我,就不怕我一气之下甩手而去了?”

刘琦微笑道:“你若真是那种轻重缓急不分的人,只怕你我也未必能够定情了……在我心里,昭姬一直都是这天下最知书达理的女子了。”

蔡琰掩嘴一笑,道:“久闻山阳刘郎善于揣测女人之心,手段高超,今日一见,方知不虚,似君这般,三言两语之间还不忘夸赞我的男人,当真是天下少有。”

刘琦哈哈笑道:“就是不知道你蔡大家吃不吃我这一套了。”

蔡琰突然脸色一正,道:“休油嘴滑舌,说正经的,刘郎派何人去请我父亲来荆州?”

刘琦淡淡一笑,道:“我让典君去的。”

蔡琰浅浅的笑意瞬时间僵住了。

典韦?

“刘郎,你确定让典君办此事,真的妥当么?”蔡琰的语气中充满了不确定。

刘琦轻轻地用手摸了摸鼻子,无奈一笑。

他倒是也想派个精明人,不过论及心腹,还得是典韦,这事不交给他,着实不好处理啊。

而且,以典韦的人脉,去找襄阳城中的别人,大家也都能帮忙。

总比自己挨个去找要省事一些,毕竟自己也是有身份的人,挨家挨户的托人帮忙去抢个老丈人回来,多少有些抹不开面子。

……

又过了数日,张允和典韦带着蔡邕回到了襄阳。

蔡邕抵达襄阳的消息,第一时间就被刘表所知。

刘表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亲自率人前往相迎。

毕竟蔡邕是当世名儒,书法和琴艺双绝,更兼他还赠送过刘表两万余卷简牍典籍,对于荆州学宫来说,蔡邕乃是大大的恩人。

襄阳东门翁城外,刘表以及一众文物诸官看着蔡邕从车上缓缓地走下来,急忙快步上前,道:“兄来荆州,为何不事先派人通知于某?某也好多做准备才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