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65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他还是很随和地问那婢女道:“为什么只给陛下喝粥?没有肉给陛下用些么?”

刘琦很英俊,同时地位很高,但他说话却没有那些身居高位者盛气凌人的语调,相反的还很温柔,让他感觉如沐春风。

那婢女看了刘琦一眼,脸色顿时一红轻声道:“回、回将军的话,这军中无肉……”

第四百七十六章 刘皇兄

听了那婢女‘军中无肉’的回答道,刘琦方露出一副‘恍然之色’。

军中无肉这么简单的事,刘琦当然是知道的。

不过他必须得装出这么一副样子给刘协看。

董卓最失败的地方,就是他不会演戏,也不愿意演戏,他只愿意利用皇帝,丝毫没有掩饰的利用。

一个不会演戏只会利用索取的人,注定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同,其下场是何等的凄惨,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事实证明,董卓的下场也确实非常不好。

刘琦对着刘协致歉道:“陛下,这军中的条件委实艰苦,三军将士平日里皆无肉可食,唉,却是让陛下受委屈了。”

刘协没想到刘琦这般客气,急忙道:“爱卿不必如此,朕吃点粥足矣。”

“府君!”刘琦身后,随同他一起来的甘宁道:“某家昨日晚上在附近的林子中打了两只野鸡,可以给陛下开开荤,补补身子。”

刘琦皱起了眉:“如何不早说?速速派人去做,切些肉给陛下煮肉粥来吃。”

“得令!”

军中的厨子奉命去处理野鸡给刘协做肉粥了。

而刘琦则是留在帅帐中,和蔼的陪着刘协聊天。

两人都是汉室中人,乃是同宗之亲,刘协对刘琦的出身自然是非常感兴趣的。

于是他就向刘琦打听起了他的家承来。

刘协本人自然不必多说,乃是堂堂光武一脉后人,汉章帝刘炟来孙,汉明帝刘庄晜孙,光武帝刘秀仍孙,根正苗红的东汉皇室后裔。

刘琦乃是鲁恭王之后,鲁恭王虽是西汉时的景帝刘启之子,但时隔刘余离世,已经过了三百二十多年,鲁恭王的后裔在这大汉朝分成了许多支脉,与光武帝刘秀一支的后人而言,除了大家都姓刘之外,其实已经属于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了。

他们两个人身上血脉相连的部分,估计也就蚊子咬一口那么多了。

血缘虽不浓厚,但是毕竟有亲,且这中间的亲情,是可以拿感情和交流来弥补的。

刘协和刘琦就着各自的家谱好一番比对之后,最终算出来两人乃是同辈,刘琦也算是刘协的同宗之兄。

“唉,朕自打死了兄长,这世上便再无一个亲人,何后当年害死朕母,先皇又早早驾崩,祖母和兄长又先后离开,直留下朕一个人在这世上孤苦飘零,备受权臣欺辱……今,幸得兄相救,朕心甚慰……”

说到这,却见刘协一把攥住了刘琦的双手,感慨地道:“伯瑜兄长与朕是同宗,又是这般的英雄人物,朕得皇兄相助,日后就有依靠矣!”

刘琦闻言,急忙又单膝着地,诚恳地言道:“臣岂敢承陛下如此厚待,陛下万乘之尊,岂可和臣兄弟而论?万万不可!臣与陛下,永远是主仆之情。”

刘协伸出双手,硬是扶起了刘琦,道:“皇兄何必自谦?论年岁你长我九载,咱们又同是高祖之后,同宗兄弟,如何不能以兄弟而论?从今往后,你便是朕的皇兄!”

说罢,便见刘协对着帐篷内,跟随自己的宦官和婢女们道:“还不见过朕的皇兄!”

那些宦官和婢女纷纷跪倒,但却不知该如何称呼刘琦才是。

刘协道:“兄长救驾有功,若不封以侯位,实难服众,兄之故籍高平县二百余年前曾以丞相魏相为侯国封底,除国之后一直未再行敕封,今朕口谕,敕伯瑜皇兄为高平县侯,以彰其功,待重新建朝之后,则再另行封赏。”

“谢陛下。”

刘协的口谕一出,在场众人皆当众改口,称呼刘琦为“君侯”。

少时,厨子将甘宁猎来的野鸡做成了肉粥,又有鸡汤和鸡肉一同供上。

刘协招呼刘琦一同吃,但刘琦坚决不从,只是侍奉在一旁,并耐心的亲自往刘协的碗里夹肉。

刘协很久没吃过肉味了,此刻吃着肉粥,闻着肉香,不知不觉竟然流下泪来。

再看看一旁耐心为自己夹菜的刘琦,刘协心中大为感动,道:“皇兄,说实话,这三年以来,朕身边真的是连一个可以交心的人都没有,董卓和各郡的牧守们兵戈相争,抢夺地盘,满朝公卿为了各族利益,与董卓暗地争斗,哪个人又真正将朕放在眼中了?朕有时候都在想,这大汉的天下若是亡在了朕的手里,朕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可朕真的没办法啊……”

刘琦耐心地听着刘协在他面前诉说着委屈,眼下的这个少年郎,确实是承受了别一般人要多的多的痛苦。

上无父母,下无兄弟,从九岁开始,就是孤身一人和那些利用他的枭雄为伍,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他这个被囚禁在牢笼中的金丝雀,也不知到自由为何物。

“陛下不必忧伤,陛下如今尚还年幼,故遭贼臣欺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陛下只需卧薪尝胆,等待数年之后,待陛下加冠亲政,君临天下,重掌权柄之时,就是我大汉朝龙兴之日,陛下切勿气馁,一定要善保龙体,等待时机才是。”

刘协惊讶地抬起头:“皇兄,朕真的能等到那一天么?”

刘琦安慰他道:“看陛下说的,陛下年方十二,正是来日方长。”

“那皇兄可愿相助于朕?”刘琦放下粥碗,期盼地道。

刘琦认真地点点头:“臣为了陛下,为了汉室江山,纵然粉身碎骨,亦不惧也!”

刘琦的表现情真意切,让年纪小小,但饱受沧桑的刘协大为感动。

他握住刘琦地手道:“翌日朕还驾长安,必使兄长居三公之位,待翌日朕加冠亲政,愿使兄长为王,共享这万里江山!”

刘琦叹息道:“陛下如此厚待,臣纵然是粉身碎骨亦不能报答陛下……只是臣还请陛下恕罪,臣不能随同陛下回雒阳。”

刘协闻言一愣,呆呆地看了刘琦一会之后,方才醒悟。

“皇兄是想回荆州去吧?那朕便随你一同去荆州如何?”

刘琦轻轻摇了摇头:“陛下也不能随臣回荆州。”

刘琦闻言急了,一下子站起了身,连手中的粥碗都掉落在了地上。

“皇兄为何这般说?难道皇兄不愿意保护朕,不想挽救这大汉江山,而只是想偏安一隅不成?”

刘琦冲着刘协长长地作了一揖:“恰恰相反,陛下,我现在若是领陛下回荆州,相反才是害了陛下……陛下试想,如今王允和吕布占据了郿坞,又找回了并州军,已成气候,西凉军诸将虽然四散,但皆虎视眈眈,袁绍和曹操又率大兵压境,臣若是擅自领陛下回荆州,这些人焉能容臣?届时少不得又是一番争强,臣死事小,我就是怕陛下又会失陷于袁、曹手中,那袁家树大根深,四世三公,天下门阀皆望其北脊,陛下若是被袁绍带回河北,试想陛下这辈子还有重振朝纲的希望么?”

刘协听的胆颤心惊。

他受董卓挟持三年,饱尝艰辛,实在是不想再给他人当傀儡了。

“那朕今后到底应该怎么办?请皇兄教朕!”

第四百七十七章 知心兄长

刘协询问的态度很诚恳,他的行为谦恭,语气柔和,虽然其年纪尚幼,但很难想象一个皇帝居然可以对臣子做到这种程度。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礼贤下士了,着实是谦逊的不能再谦逊。

刘琦感慨地叹了口气,随后对着刘协作揖道:“陛下吃饱了么?有些事不急于一时,等陛下用好了膳,臣再为陛下筹谋不迟。”

若是换成成年人,哪里还有心情吃饭?但刘协毕竟还只是个孩子,就算他再老成,但骨子里还是个没长大的孩子。

“好,那就等皇兄稍等片刻,待朕将肉吃完的。”

刘琦闻言笑了,点头道:“好。”

等到刘协用过了饭,刘琦便命人将皮图拿到帐内悬挂,然后敕令其他人出去。

“如今袁绍和曹操皆在关中,他们虽然名义上是汉臣,但皆枭雄之辈,他们二人皆出自门阀,族中资源甚多,如今又各霸一方,虽暂时看不出不臣之心,但若说他们甘于为陛下奉献,一心为了朝廷,臣却是不信的,臣担心的就是陛下若是跟臣去了荆州,袁绍和曹操为自身利益计,必不能相容,届时臣与陛下都会面临危险,所以为今之计,陛下只有在雒阳从新立朝,与二人在场面上方才说得过去,而且雒阳离近二人的地盘,他们心中多少还会放心,但若是陛下远去荆州,只怕……”

说到这,刘琦看向刘协:“臣也想带陛下回荆州,只是如此行事,实在太险,为陛下安全考虑,臣只能与陛下保持些距离。”

刘协虽然是个孩子,但还是颇明事理的。

且他的思维还算是敏捷,听刘琦一番讲述后,他深知刘琦此言有理,道:“朕心虽有所不甘,但这世道不好,有不臣之心者实在太多,朕也只能如此了。”

刘琦拱手道:“陛下放心,如今关东诸事未定,青州有公孙瓒,幽州有大司马和刘玄德,皆是袁本初强敌,而徐州的陶谦和淮南的袁术,亦是对兖州虎视眈眈,袁曹二人不敢在关中久留,只要陛下回返雒阳,他们见西方无事,便会暂时撤去,数年之内想来还不会对陛下动手。”

刘协叹息道:“可叹君臣并非一心,皆需这般算计。”

刘琦认真地道:“陛下,回返雒阳后,卧薪尝胆,好生积蓄力量,待日后天下有变之时,再行筹谋不迟。”

刘协眯着眼睛,仔细地盯着那副地图,幽幽道:“只是雒阳之地,皆在诸多势力正中,朕在这里当真能成大事么?”

刘琦认真地道:“陛下请看……雒阳地势居中,群山拱戴,自光武起便有两百年之基业,我大汉从龙之臣昔日尽在于此,此地王气兴盛,便于执掌天下,更兼有王司徒和吕布为陛下辅臣,陛下只需励精图治几年,日后定可成就丰功伟业。”

说到这,刘琦又道:“臣目下屯兵于新野,不需多久便可攻克宛城,替陛下全据南阳郡,拿下宛城之日,臣与陛下便是近邻……雒阳距离宛城,最近的道路大概有一百五十余里,若是用骑军急行,足可朝发夕至,便是大队人马,三五日内,也足可抵达,臣虽不在陛下身边,但却足可随时兴兵保护陛下周全,陛下尽管放心就是。”

刘协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又问道:“兄长之言,朕明白了……只是朕还有一点担忧,还请兄长为朕解答。”

“陛下请问,臣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朕年纪尚幼,手中又无兵权,恐时间长了,会被王允和吕布……再或是其他人架空。”

刘琦肃然道:“陛下放心,这一点臣早有所思……陛下翌日到了郿坞,可召见袁绍,曹操,王允,吕布还有为臣,当着众人的面,赦免李傕,郭汜,牛辅,张济等凉州诸贼。”

“赦免他们?”刘协闻言大惊:“这些凶顽之辈皆是助纣为虐之徒,如何赦得?”

刘琦言道:“陛下且细听臣言,西凉诸贼一向便为王允等士族公卿所厌恶,陛下若是赦免了他们,他们便等同于王允等人在西面的一块心腹之患,他们彼此之间互相提防,互相掣肘,定会经常给王允在外面设一些麻烦,王允的注意力若是在西方,就不会对陛下生不臣之心,因为只有陛下才是天子,是天下正统,陛下有着随意指定谁为从龙之臣,谁为叛逆的权力,王允有敌人在外,他就必须要仰仗陛下。”

顿了顿,刘琦又道:“而吕布也一向与凉州诸将不睦,有那些凉州军阀如虎在侧,吕布就会有压力,他有压力,就会甘心被陛下所用……陛下,只有当他们时刻感觉有敌人威胁的时候,才会知道陛下的重要,若是没有了威胁,那恐怕,他们的心思就全用到陛下身上了,陛下觉得可是这个道理么?”

刘琦说的虽然是权谋,但不知为何,刘协听了心中反倒是觉得暖暖的。

从小到大,也只有董太后在世的时候才会传授他一些为帝者的权谋之术,董太后死后,所有的人对刘协所讲的,都不过是一些冠冕堂皇的大道理而已,没有人真正为他考虑。

时隔数年,再次听到这样抛心挖肺为自己设计未来的言论,刘协恍然回忆起了董太后活着的当年……这又如何能不让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感动?

“兄长如此待朕,朕心甚慰之。”刘协感慨地大道:“一切就依兄长所言。”

刘琦亦道:“另外,除了吕布之外,昔日朝中的皇甫义真和朱公伟等人,皆是朝廷股肱之将,陛下当予以招回,一则可扩大朝中势力,二则也不使军权尽归于一人之手。”

刘协感动地道:“朕知道了!”

……

四日后,刘琦得到了消息,说是吕布已经招降了昔日的并州军旧部,而王允亦是派人向逃往关东的朝臣们送去书信,邀请其等返还,奉迎天子还都雒阳,重建朝廷。

刘琦当即护送着刘协前往郿坞,与王允和吕布相见。

而袁绍和曹操,再驱逐了境内的西凉兵之后,亦是前往郿坞面圣。

至此,刘琦终于见到了几位一直只是在书信中有所往来的几位大佬级人物。

曹操当年与他有一面之缘,这一次倒不算是初见。

吕布曾与他在战场上交锋,但相隔甚远,看不真切,今番算是见到了真人……

他高大威武,面有硬须,脸上刚硬有棱角,容貌颇为粗犷,和后世看电视剧上的吕布有着颇大的差别。

袁绍……刘琦亦是第一次见到……中年的帅气大叔,很有范,一举一动尽显潇洒从容,一看就是那种天生的领导人类型。

袁绍,曹操,吕布,刘琦……风云际会于郿坞之地。

各方人马各自安排驻兵之后,都是各自率领精锐亲卫,在郿坞外设立的大帐相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