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49章

作者:臊眉耷目

但他很快就恢复到了平常的状态,微笑道:“令明之言,真是令刘琦倍感惭愧,有过改之这也是人之常情,况且经此一事,也让刘琦心中明白了一个道理,那便是不论身份地位再高,也莫小觑了天下豪杰……令明这般夸赞,倒是让我有些无地自容了。”

就在这个时候,却见庞德突然双臂伸直,双手环抱于身前,腰部弯曲,这是在向刘琦鞠躬。

“令明这是作甚?”刘琦大惑不解。

庞德直起身,义正言辞道:“前番蒙刘府君相召,虽未相投,然这心中实是感激,士为知己者死乃是常理,但可惜庞某不能这般做……刘府君为了招庞某极尽心力,单是这份知遇之情,庞某作一揖给府君,也是理所应当。”

“令明不必客气,君乃大才,就算是没有刘某人多事,翌日也必然会有大好前程的。”

这一次的谈话,两人之间的关系明显拉进了许多,庞德对于刘琦的看法显然也是大有改观。

庞德离去了之后,刘琦在书房中继续沉思,考虑该如何打开眼下这个僵局。

但就目前刘琦手中的筹码来看,想要速战速决,的确是有些难上加难。

若是现在借着前次战胜之威,平安撤往汉中,倒也没有任何损失,偏偏黄忠和刘宠等人眼下还在长安城中,己方若是撤了,他们的局势就危险了。

眼下刘琦和黄忠虽然在东西两面夹击着董卓,令对方首尾难顾,不能轻易破局,但同时也将己方禁锢在了这个局中。

现在是双方谁也没有办法打开这个僵局,一旦打开,那必然会有一方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刘琦想的头晕脑胀,有些心烦意料,他猛然再次从剑鞘中拔出佩剑,冲着面前案几的桌角,狠狠的一剑剁去!

锋芒过后,一大块桌角‘哗’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屋外,荆武卒的声音急忙响起:“府君,您这是……”

刘琦深深的吸了口气,道:“不妨事,只是不小心弄碎了东西,你们不要进来。”

那荆武卒的声音再度响起:“府君,阎帅前来拜见府君,已是在门外等候多时了……”

“阎帅?”刘琦一瞬间有些发懵,但很快他就反应了过来。

来者应该是阎行。

他怎么来了?

“怎么不早报。”

“是阎帅执意站在门外都等,说是不让我等打扰府君,只是等府君处理完诸事出来。”

“让他进来吧。”

“诺。”

少时,便见房门打开了,阎行小心翼翼地进入了房间。

他扫视着屋内的情形,但见桌案的一角被刘琦砍掉,刘琦持长剑立于房间内,神态虽然平和,但眼眸之中,确实隐隐的有戾气闪过流动。

阎行的心中闪过惊奇之感,他望向刘琦,试探着言道:“府君可是有不顺事?”

刘琦笑呵呵的将长剑回收入鞘,然后坐在主位,伸手请阎行坐在软塌上,道:“不顺心的事情,是有的,但是见了彦明,这不痛快的感觉便都烟消云散了。”

阎行在刘琦的旁边坐下,很是尊重地道:“阎某不过是金城一勇之夫,和敢当府君这般夸赞。”

“彦明何必过谦呢?其实你一开始到冀县与我军会盟,我并未太过关注你,但是直到前一段时间,你先是不顾与马超的关系,力保庞令明上位,昨日又当众斥责马超,并亲自监斩其麾下的三名军侯,为了顾全大局不惜得罪盟友,这份胆略和见识,在这次会盟之中绝没有第二个人,刘琦深感佩服。”

阎行急忙站起身,道:“承蒙府君称赞,阎某感激不尽。”

刘琦的身子微微前探,道:“彦明,你今夜来此找我,所为何事?”

阎行犹豫了一下,道:“阎行特来向府君进献人质。”

第四百五十二章 董卓的毒计

自从上一次,阎行在众人满前极力支持刘琦之后,刘琦就已经让马玄再仔细的去搜索了一下阎行的履历。

他想要看看阎行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马玄不负刘琦所望,很快就将阎行的底细调查了个底掉。

根据马玄的汇报,身为金城人的阎行,出生于建宁二年,今年二十三岁,自幼在金城便有健名,他十八岁被韩遂招揽入军,至今已是五年,在金城边郡之地平定叛羌多有功勋,威震边疆,甚有威名,故年纪轻轻就被韩遂引之为臂助。

而且有意思的是,阎行和其他叛军战将不同,他在投入叛军之前,身家底子非常干净,没有任何违背律法,哪怕是伤人的记录都没有,而且在乡亭之中,他居然还是个有名的孝子。

这就值得人深思了,一个身家底子这般干净的人,且履历还不错的人,为何要自污投入叛军呢?这岂不是自己往自己的脸上抹黑。

最终,刘琦得出的答案是,要么是渴望出人头地,要么就是迫不得已。

或许在阎行身上,这两者都有。

刘琦估计阎行采取常规的办法,保持一个清白的身家履历,然后将至仁至孝的名声传遍乡间,渴望能够被地方的郡署府衙征辟,寻找到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事实证明,他的想法虽好,但成功的几率实在太小了。

身家底子在清白,孝顺的声名再大,又能怎么样?难道他一个连豪强都算不上,最多只能算是富家翁子嗣的边郡中人,还能走孝廉仕途不成?

连几卷经史都没读过的边郡武夫……别做梦了。

现实给了上进的阎行一个重重的耳光,而且是很响很响的那种,将他走正规渠道出人头地的梦想给扇的粉碎。

最终,失望的阎行只能走上了大多数边郡武人最终选择的道路——牧边立功!

虽然不如被郡署征辟的路子那么正统,但至少也算是一条能够出人头地的道路。

但很可惜,阎行的命不好,他的家乡金城,已经被汉朝的叛贼韩遂所控制了,而韩遂也听说了少年阎行的‘健名’和‘孝名’,故特派人来征辟于他。

阎行的全家都在金城,他若是不从了韩遂,全家怕是都没有好果子吃。

这是不从也得从。

就在这种无奈与巧合之下,一心想要成就一番功业的阎行,最终成了大汉朝叛贼的手下。

从此,他开始在叛军中过起了‘天天向上’的美妙生活。

但在他的内心的深处,始终都是渴望将自己洗白的。

……

书房之内,刘琦和阎行二人谁都没有再继续说话,室内此刻只能听到阎行沉重呼吸声。

“进献什么?”好半天之后,刘琦方才开口道:“人质?”

“是。”

“什么人质?”

“我阎家的人质……阎某愿意着家中父母前往汉中,亦或是前往荆州,做为府君的人质。”

这话说出来,饶是刘琦都有些懵了。

还是第一次碰见主动进献自己父母为人质的人,他知道他再说什么吗?

“我为何要尊亲当人质?我要他们来荆州又有何用?”

阎行拱手言道:“阎行思来想去,只有让双亲入楚,才能让府君更加的相信我,相信阎某一心投诚是为真心!”

“一心投诚?”刘琦的脑中飞速的运转着:“你要投降于我?”

“是!”

“为何?”

阎行认真地道:“因为尊父子乃是护君联盟的发起人,此番又以护驾的名义杀入关中与董卓对峙,无论成败与否,刘镇南和刘府君日后都将士大汉朝忠臣志士的代表,如今天子年幼,又失身于虎狼之手,尊父子代表的便是天下正统,是宗亲领袖!阎行虽在叛军,但这心中无时无刻不想归附王化,以证清白之身!”

他这话倒是没错,历史上的阎行,虽是人在韩遂麾下,但却是一直心在曹营,为了得到汉廷中央的承认,不遗余力的给曹操当内应,为曹操收复凉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刘琦认真地盯着阎行,奇道:“阎帅,你跟随韩文约也有四五年了吧?为何会想转投到我的麾下,难道韩文约对你不好?”

阎行很是郑重地道:“韩将军待我如同亲子,好的不能再好了。”

“那你这又是为何?”刘琦的语气变得有些严厉:“我荆州可不是藏污纳垢之地。”

阎行拱手道:“府君误会了,我并不是想坑害韩将军,阎某只是想为自己,同时也是为了韩将军着想,韩将军起兵十年了,治下的黔首、兵士皆已是疲惫不堪,金城郡又是偏狭之所在,韩将军本人又不占大义不占正统,如此下去,早晚必是身死败亡的结局,以阎某所思,不论是韩将军还是阎某,都应该及早找到可以依附的对象……阎某思来想去,也只有君父子的胸怀,才能够收纳我等。”

刘琦恍然地点了点头。

虽然阎行此举颇有些背主之嫌,但仔细想想,却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韩遂在金城苦寒之地,要钱没钱,要大义没大义,虽然他有一支强悍的部队,但再强还能强过董卓么?

董卓都不为天下所容,更何况是他。

若是换自己站在阎行的位置上,跟着韩遂去走一条必是死路的道路,刘琦也不会甘心的。

“阎帅的情况,确实有迫不得已之处……不过这天下除了我父子之外,尚有袁绍袁术,还有董卓等人,势力皆大,你为何不投他们,偏偏投我?”

阎行苦笑道:“董卓虽也是起家凉州,但已是为天下人所弃,他表面强大,实则危机四伏,自保尚成问题,谁会投他?”

“至于袁绍袁术……唉,某也不瞒府君,某一个边郡战将,又是叛贼,便是想投他们,依他们四世三公之后的身份,对阎某也必然是不屑一顾。”

刘琦闻言笑了:“袁家是四世三公,我父亲也是清流党人,你凭什么认定我父亲就会容你?”

阎行很是认真地道:“阎某颇有自知之明,我不会认为刘镇南会容我,但我相信刘府君会。”

“凭什么?”

“就凭府君对庞德的态度。”

刘琦长叹口气,感慨的点了点头。

乱世用才不用德,这是个聪明人——可用。

“彦明这大半夜的来找我,除了表示心意之外,一定也是有良策相告吧?”刘琦微笑道。

阎行早不来表示,晚不来表示,一定是有近身之资,不然不会这般。

果然,却见阎行从怀中掏出一份书信,呈递到了刘琦的面前。

“这是?”

“这是董卓派人送给韩文约和马寿成将军的书信,信中许诺要敕封他们二人为征西将军和征南将军,封侯开府,让二位将军里应外合,取刘府君首级,一举消灭荆州兵将!”

刘琦闻言顿时一惊。

他急忙从阎行的手中拿过来仔细观瞧。

刘琦在看,阎行在一旁道:“刘府君,韩将军让我们来府君这里会盟,实则是抱着余中取利的心思,他料定董卓为了分化刘府君和我们,一定会许诺给他想要的将军之位,若是董卓不给,那相助府君讨董,一样可扭转我军叛军的身份,左右都不吃亏……但就韩将军本人而言,他还是更加看重董卓的敕封,这封信一旦到了他的手中,恐韩将军必与刘府君您翻脸。”

第四百五十三章 永不相负

刘琦这些年频频与各路诸侯牧守交手,对于政治的敏感度已经非一般人可比,他自然是清楚阎行这话并不是危言耸听。

韩遂的军力不弱,但因为是叛军,所以一直以来并不能够在凉州整合羌族各部以及各家豪族的力量,和有官位在身的董卓当年在西凉的呼风唤雨相比,实在是差的太多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