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47章

作者:臊眉耷目

这期间,马超曾与李恢密谋。

既然是密谋,那必然不可能是随便说说就归顺,必然是有一个准备周期的。

马超投奔刘备并不是在作战之中仓促归顺的,而是早有预谋的率众归服,是有精心预谋的,这当中一定是很多次的谈判以及精心的准备工作,而且当时的马超是在氐中,属于半独立状态,生命并不会受到张鲁以及汉中杨家等人的威胁。

证据就是身为庞德从兄的庞柔,也被马超顺利带到了益州,成为刘备的手下。

同样姓庞的一家之人,一个被带走了,一个却没有。

而且就马超的品性而言,他会放弃属下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当时马腾带着马家全家二百多口在曹操手中为官,而马超依旧还是能毅然决然的放弃他父亲起兵反抗曹操。

事实上曹操和马超在潼关交战,直至击败马超,都没有诛杀马腾,当然曹操也是希望能够以马家三族为筹码,迫使马超归顺。

但很显然,马超并不把自己家族的人当回事。

在曹操击败马超和韩遂后的第二年,马超再次造反,围攻陇上,攻打凉州刺史韦康。

而韦康为了保全百姓,出降马超,却被马超杀害……韦康的死彻底激怒了曹操,他勃然大努,终于动手灭了马腾全族。

凭心而论,曹老板真心没想杀马腾全族,纯粹是马超自己作妖作的。

爹尚且如此对待,所以说放弃一个庞德对马超来说根本就不是事!

至于马超为什么放弃庞德,这个刘琦无法武断的去做判断,史书上也并未记载,但根据这一段时间刘琦对马超和庞德二人的了解来看,应该是因为理念和性格不合……说白了根本不是一路人。

马超是什么人?说他心狠手辣,没有义理信义,虎狼心性一点也不冤枉他,不论是因为什么原因,一个为了争霸能够放弃全族人二百余口人的生命的人,就人品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货色。

特别是在这个宗法社会,家族的重量对于一个人来说,要远远超出后世人的观念。

至于庞德,虽然出身西凉,但在被关羽生擒活捉的时候拒不投降,为了曹操慨然赴死,这是连于禁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要知道庞德跟随曹操不过三年多,而于禁跟随曹操则是二十七年。

或许庞德是因为自己有家眷在邺城而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但这正好与放弃全族生命的马超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是肯为家族放弃自己的生命,一个是为了自己的霸业放弃了整个家族。

性格,理念,行事作风完全不是一路人,怎么可能合得来?

果然,事情跟刘琦猜测的八九不离十。

庞德新任都护,奉命总管诸军,各部豪帅和战将皆按照庞德的指令操练布防,唯独马超对他不屑一顾,且多番当众与庞德发生口角。

庞德念及自己本来就是马腾的手下,故而几番忍让,但马超却得寸进尺,屡屡在练兵或是军议之时与庞德争辩,总是弄的他下不来台。

泥人也有三分土性,庞德终于被马超逼火了!

在一次关于布阵的军议之上,马超指责庞德的布军之法过于幼稚,犹如孩童,在众人面前丝毫不给其留情面,终于惹怒了庞德。

两人当着众人的面发生了剧烈的争执,甚至都要动手,幸亏被在场的豪帅和羌帅们拦住,一场军议闹了个不欢而散。

至此,二人之间的裂痕终于摆在了明面上。

这一次的军议,刘琦没有参加,但关于个中的细节,他却是知道的一清二楚。

但刘琦对此事,仿佛看不到一样,既不斥责二人,也不主动为二人调节,就仿佛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事情发生的两日后,这天用过了小食,天色已黑,刘琦派人请庞德来到了他的书房。

庞德一脸沧桑之相,颇有些疲惫之感。

看起来,他这个都护当的并不轻松。

“令明,这几日辛苦太甚,不容易啊。”刘琦看着脸色有些发白的庞德笑道。

“辛苦确是辛苦。”庞德叹息道:“只是这辛苦不只是筋骨上的,还有心中之苦更甚……说实话,庞某一直在等待刘府君找我详谈。”

刘琦闻言失笑,挥挥手,命身边的典韦将书房的门关上。

庞德也不客气,走到一旁的软塌上坐好。

“刘府君啊刘府君,您几次三番的将庞某扶持上这都护之位,丝毫不顾虑马少郎君的感受,难道庞某人就这么值得您收买么?”

刘琦认真地道:“那令明觉得,你值得让我收买么?”

庞德的脸色一正,道:“某家虽不是天下名将,但也自幼熟读军略,精研武技,数度经历过生死战争,虽然都没成就什么大的功绩,但也没有出过什么较大的疏漏,某家不敢自比吕布、黄忠之流,却也自认不输旁人……不得不说,某家觉得府君花这般大的力气,收揽某家,值得!”

刘琦略微诧异,凉州出身的人倒是够直接的,这话里话外说的既不谦虚也不含糊,倒是省却了很多唇齿周折。

“令明如此坦诚相待,实在是令刘某深感欣慰,能得令明相助,真刘某之大幸也!”

“且慢!”庞德突然伸手,郑重道:“刘府君,某家适才只是说我确实值得府君花大力气收揽,但我何时说了,我就一定要响应你的招揽,而投入荆州?”

刘琦微微的挑了挑眉。

庞德郑重道:“我庞德一介武夫,没有那么多狡猾心思,刘府君是聪慧之人,庞某能看的出来,你先让人查清了庞某投入马公麾下乃是跟随家族迫不得已,后又故意调马少郎君出来与我争抢都护之位,意在使我看清马氏非久侍之主。”

刘琦沉默了一会,方道:“良禽择木栖,闲臣择主而仕,刘琦不自认为是雄主,却也自认为是一个贤主,我自认为我能够让令明你发挥最大的才华,我认为,你跟着我,会比跟着茂陵马氏要有前景的多。”

庞德认真地道:“刘府君既然有此一片厚意,为什么不对庞某人直说?非要用这些旁门的手段,难道我庞德,不值得府君坦率直言么?”

顿了顿,就听庞德道:“单凭这一点,就算府君是一名贤主,庞某也绝不相投!”

第四百四十九章 斩将立威

庞德的话,让刘琦感觉有些被打脸了,同时他的内心中也开始泛起了波澜。

多少得给自己做一些反省了。

身居高位的自己,处于这天下诸侯群的政治旋涡中……一直以来,他都把权谋之术看的过重了,却忘记了人与人之间,有的时候不仅仅是只有利益关系作为桥梁,也有忠、有义、有情、最重要的——还有尊严。

庞德站起身,向着刘琦拱了拱手后便即告辞。

刘琦也没有留他,只是任凭其离去了。

典韦站在刘琦的身侧,一直都没有吭声。

直到庞德离开之后,这铁塔汉子才对刘琦谏言道:“府君,这庞德既然如此不识时务,府君便莫要给他面子了,来日寻个由头,撤了他的都护之职,让他滚回马腾军中,继续做他的反贼叛逆!看他还嚣张不?”

刘琦没有说话,只是闭着眼睛,细细的想着自己的问题。

认真地考虑过后,刘琦方才幽幽开口道:“典君,你觉得刘某人为人如何?”

典韦没有想到刘琦居然没头没尾的来了这么一问,顿时有些愣住了。

他颇有些诧异地看向刘琦:“府君,某家没有明白您的意思。”

刘琦站起身,道:“我的意思是,在你的心中,刘琦是否是一个可以信赖之人。”

典韦很是肯定地道:“那是自然的,在这天底下,除了某家族中人之外,最得某信任的,便是府君了。”

“为何?难道你不觉得我的诡计太多,不得人心么?”

典韦哈哈大笑:“府君莫要把那姓庞的几句狂言当真,在某家心中,府君一直都是个信义之人!对某家也是没的说,从打第一次见了府君,府君对某就是以诚相待!无论何事桩桩件件都不曾欺瞒于我,府君的计策,都是用来于对付外人,与某何干?”

一语点醒梦中人,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

果然,自己做这件事时一开始就有了些误区,怪不得在庞德这件事上和自己有些背道而驰。

原先法正与刘琦所分析出来收揽各阶层人物的一二三点,不过都是纸上谈兵,道理虽然是有的,但却过于理想化。

每一个的思想都不一样,性格也各异,怎么可能都用套路来应对?

在给予自己想要结交招揽的人足够的利益同时,再加以交心,才是能够收揽人才的最佳手段。

刘琦原先有些太过注重策略和利益了,却忘记了……除去利益之外,人心和人性的契合才是收拢英才的最佳手段。

二战时期的德国,那位以演讲著称的邪恶元首,能够用话语煽动人民对他歇斯底里的狂热。

虽然这当中也有利益构成存在,但除去利益之外,最重要的是他还是抓住了人心!

而典韦当初在赵宠麾下不得重用,独身奔逃,自己施之以恩情,就能让倾心归附,这虽然也是跟当时的典韦的处境有关系,但刘琦的赤诚相待,求才若渴才是真正打动典韦的关键。

人心都是肉长的,利与情并不只是侧重于一面,不然便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刘琦长叹口气,在心中暗自道:“刘琦啊刘琦,你还是太年轻,太过自以为是,人心之道,哪能是套路所尽能掌控的?你还是有待磨炼啊。”

……

次日,庞德再次与一众人计议下一步的对阵策略、如何布置陈仓的防御以及各部兵马如何分配的事宜。

但很可惜,事情进展的颇不顺利。

以马超为首一些人,再次对庞德进行挑衅,指责他战略中的错误,横挑鼻子竖挑眼。

其余的豪帅和羌帅中,也有些人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纷纷效仿凑热闹。

包括马超以及他麾下的三名军侯,与庞德争吵的最为凶狠,而且是蛮不讲理,他们挑理挑的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说白了就是找茬。

也不怪他们的水平这么低,用这种方式来表示对庞德的不满……都是一群边郡莽汉,还是叛军,能指望他们的素质高到哪去?

庞德也是忍耐到了极限,在帐内与讥讽反驳他的人,公然叱吵了起来。

双方大有拔剑对砍的架势。

就在这个时候,大帐外突然传来冷然的斥责声:“我让你们在这里,是让你们议事练兵,还是彼此相互拆台闹内讧的?”

随着声音的响起,刘琦大步流星的走进了帐内。

他眸中的目光冷厉,来回扫视着在场的诸人。

他的身后,站立着典韦,甘宁,严颜诸人。

刘琦来到帐内,来回看着在场的众人,然后先是向庞德拱了拱拳,道:“庞都护。”

然后,他又与众人见礼后,问道:“庞都护,刘某人这两日旁事繁忙,不曾临营……这练兵,战略,城防诸事皆赖都护与诸公共同执掌,我今日得闲,特来旁听,嘿嘿……正好听到诸位在这里商讨关于下次临阵的战略布阵,诸位似乎多有分歧啊……刘琦不才,请庞都护将适才所言的战略部署,再讲述一便可否?”

刘琦要听,庞德自然不能拒绝。

他于是将自己针对下一步作战所构思的军略,战术,包括各部的分配,以及陈仓县接下来的巩固方案等等。

刘琦在一旁认真的听着……凭心而论,庞德的战术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非常符合眼下的实际情况,当然,每一份方案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这当中无论是在实施还是根据现实情况,都需要再做一些适当的调整……但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

绝对是达不到让一众人当面彼此互相讥讽争吵的地步,根本不是大不了的事。

“适才都护所言战策,何人有不同的见解?”刘琦来回看着诸人,笑道。

在场众人都没有吭声。

“怎么不说话,刚才不是吵的挺欢的么?到底是谁喊的,站出来!不自己出来……我可挨个去查了。”

马超军的军侯杨振迈步出班,对刘琦拱手道:“刘府君,适才是末吏对大都护的战策有所质疑,故而与大都护有所争执。”

刘琦点了点头,又道:“不应该是只有他一个人吧?我刚才在帐外,听到的可不是一个人的喊声,还有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