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343章

作者:臊眉耷目

说到这的时候,杨定非常恰到好处的停止了话头,然后看向董卓,谨慎的观察着董卓的态度。

董卓的表情已经略微沉稳了,他捋着胡须,仔细思考着杨定的话。

半晌之后,方听董卓缓缓言道:“说下去!”

“相国神威盖世,有相国坐镇,一定是可以镇住吕布,但吕布毕竟年轻于相国……若、若相国百年之后,西凉军中无人可镇住吕布,致使凉、并两军对立,相国苦心经营的这片基业,又会是何等光景?”

董卓直了直身子,突然挥挥手,让帐内的侍卫们先行下去。

帐中只剩下了董卓和杨定两个人。

杨定身为早年和胡轸一起投靠董卓的凉州大豪强,虽然能力不及李傕等人,但董卓对待他们的信任程度,相比于旁人还是更高一些的。

眼下,既然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董卓也干脆打开了话匣子。

“实话不满你说,老夫当初收吕布为义子,也不过是为了施以恩德,拉拢其为老夫所用而已,吕布再勇,也不过是一介武夫,多他一个,少他一个,对老夫而言并无所谓,但他在并州军中的威望实在太高,若是不用此人,老夫当初如何能那般顺利的从丁原手中接手并州系这支强军?”

他狠狠的用手捏住床榻边缘,几乎要将那木板捏碎。

“吕布是傲,也狂!这我知道,且老夫对他再好,他也是个虎狼之徒,我们之间无甚恩义可谈……关键还是在并州军的将士们身上……若是能将并州军将士收之为己用,一个吕布,或用或不用,便都算不得大事了。”

杨定忙道:“相国,并州军将士之所以眼下尚未全被相国收服,依照末将看来,还是吕布在当中作梗,相国越是用吕布代为管理并州军,吕布对于并州军便保护的越是小心,他深知并州军是他在相国麾下立足的根本,便牢牢抓住军权,任凭旁人是针插不进,水也泼不进。”

董卓哼了哼,道:“纵然老夫知晓此事,又能如何?还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杨定急忙道:“谁说一点办法都没有?眼下可就是一个天赐良机啊……相国,吕布可是受了重伤啊!”

第四百四十二章 推举都护

“吕布受伤?”董卓听了这话,眉头微蹙:“你的意思是,乘其养伤,乘机夺权?”

杨定言道:“吕布眼下受伤,但他若是还在营内一人,这并州的兵权,咱们便夺不下来,但天幸这营中的医官,可都是咱们的人,只要相国肯答应,末将便让这些医官夸大吕布的伤势,逼着并州军的将领将吕布送到附近的县城中调养……”

董卓闻言,双眸顿时一亮。

思虑了好一会,方听董卓慢悠悠地道:“这方法,倒是可行!不过就算是将吕布移往附近的县城,想要收拢并州军至老夫麾下,也未必会那般顺利。”

杨定见董卓语气松动,知晓这事儿有门,急忙又加了一把火。

“相国,若是要用凉州将领掌管并州军,短时间内恐难成事,但若用并州军将领来办此事,或许可以办成。”

“此言何意?”

杨定沉着地道:“依照末将观之,吕布麾下有两人可为相国所用,一人是魏续,此人虽与吕布有亲,但为人颇圆滑,末将闻听其人也是贪财轻义之辈,吕布重用亲戚,却不看品行,此等人物相国若是不用,岂不可惜?”

“就他一个?”

“还有一个便是张辽,此人当初率众归降之时,本就是直属于何屠夫的麾下……昔日雒阳北军的并州军系之卒皆由此人统领,依末将观之,此人名义上归吕布统管,实则却是并州军将领中较为独立者,可谓自成一系,况且他本就不是吕布的嫡系,相国不妨借昔日破刘宠之功,对张辽委以重用,让他和魏续一同蚕食吕布的兵权……末将观之,吕布麾下诸人,唯有统领陷阵营的高顺,是个忠义之辈,可将此人与吕布一同支往旁处,不让其在这捣乱。”

董卓并没有着急答应,只是在心中琢磨这件事的可行性。

少时,却见他重重的一拍桌案,道:“此事倒也是可行,就算是事不成,于老夫而言也无甚损失,倒是可以一试!”

说罢,却见董卓看向杨定,道:“此事,老夫交给你去办,务必处理的隐秘一些,莫要让吕布发觉。”

杨定得了董卓命令,大喜过望,他慎之又慎的道:“相国放心,此事保管在末将身上,保管办的隐秘。”

“去吧!莫要在此滞留太久,让旁人觉出破绽。”

“诺!”

出了董卓的帅帐,杨定仰起头,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只感觉胸中憋闷终于散去了。

吕布……平日里你眼高于顶,视我等凉州诸人如无物。

这一次,我就想办法架空于,看你还如何‘报仇?’

想弄我?你也不看看你的斤两!

一想到这,杨定的心中就不由冒出了吕布适才的眼神,那如同饿狼的眼神……

杨定浑身不由打了一个战栗。

……

陈仓城内。

并州军撤走之后,刘琦派兵开始搬运阵亡将士的尸身,并进行处理安置。

雷遇的尸体也被严颜等人带回来了,只是军前事急,不能大肆操办后事,只能简单的立碑掩埋。

虽然雷遇的后事操办的很简单,但刘琦还是亲自写了一份祭文,在雷遇的坟前追悼。

祭拜之后,众人便往回走,刘琦询问吴堀:“雷司马在蜀中,可有亲人家眷?”

吴堀道:“雷遇当年全族移入益州,虽有妻室,却无子女,目前全族乃由其弟雷铜代为执掌。”

刘琦点了点头,道:“雷司马为国殉难。翌日入川,这雷铜可继雷司马之功勋。”

言下之意,算是将雷遇的功绩予以承认,并从侧面提醒吴堀,严颜等人,在荆州军中,就算是战死了,也不用顾虑家族之事,山阳刘氏一定会妥善为牺牲者将身后事料理妥当。

在回返陈仓的路上,刘琦对身后的几名荆州系军尉道:“明日午时,我邀请一众军阀豪帅,在陈仓县内共同议事,届时我将提议立一个都护,负责统领诸军,届时你们便这么做……”

说罢,刘琦将声音放低,对着一众人低声吩咐了一番。

……

次日午时,陈仓城内的县府内,刘琦邀请一众西凉军阀和自己麾下的诸将来厅堂小宴。

这场小宴只食不酒,毕竟是大战在前,敌军的兵力强大,荆州军今后面临还会面对很多的困境,喝酒容易被敌人所乘。

西凉诸将和荆州诸将先抵达了县府厅堂,在所有人都抵达之后大概三炷香的功夫,却听钟罄齐鸣,刘琦身着甲胄,从内走出。他左边是典韦,右面是马玄,背后跟着几名荆武卒,站立在众人的面前。

在场众人纷纷起身,向刘琦执礼。

刘琦拱手向诸人抱拳来回三下,然后挥手请众人落座,道:“诸公,前番一场大战,我等虽然战退了并州军,打伤了吕布,但诸公麾下的兵马也多有损伤,刘某人的麾下,亦是折损了不少兵士,还阵亡了几位司马和军侯……我心虽痛,但眼下大敌依旧当前,却不敢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今日寻隙召诸公来此,为的是与诸公商讨接下来当如何对敌!”

军阀程银喊道:“府君麾下兵精将用,我等又尽皆心齐,此番已经败了吕布,何愁不灭董卓?府君智计深远,眼光独到,府君一声吩咐,我等照做便是。”

“不错,有府君主持大局,我等皆不惧董贼!”

“府君,您就说吧,这仗当如何打!”

“有府君坐镇,必能除掉奸佞,还汉室昌隆!”

刘琦感激的点了点头,道:“有诸位这话,刘某人就放心了……诸公,前番与吕布一战,让我深有感触,并州军的悍勇,刘某铭记在心,我们虽然胜了,但却不是因为士卒比他们悍勇,战力比他们强,而是因为我军运筹帷幄,设计得当,凭借骄兵之法,引诱吕布进了内寨,伤其主帅才至有此大胜……彼军虽勇,但论筹谋却不及我军,我军虽多有布置,但此刻却难在诸公皆分不同属,不能够统一调度。”

顿了顿,刘琦长叹口气:“我们有二十五家联盟,虽然各部前来会盟之兵,有多有少,然若是想胜董卓,这临阵的兵马调度一定要统一,功必赏,过必罚,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羌帅日渥不基言道:“尊敬南阳刘府君,您的意思我们这些人都听明白了,只要刘府君愿意,日渥不基与麾下的三千勇士,愿意谨遵刘府君的指挥调遣,若是我犯了军规,刘府君想要斩我,我们也绝无二话,这三千颗头颅,全部可以进奉到刘府君的桌案之上!”

刘琦笑着摇了摇头:“豪帅这般推崇刘某,刘某甚是感激,还是那句话,刘某为帅总揽全局尚可运筹帷幄,但若是阵前为将,临阵指挥,却力有不逮,今日召集诸位来此……是打算在众人之中,挑选一名都护,负责在阵前替我总督各部兵马,可临阵节制我等诸路兵将,当然,也包括刘某人麾下的三万大军,不知诸位以为如何?”

这话一说完,众人一时间都不知该如何回答……负责在阵前节制所有兵马的都护……还不是刘琦本人?

那这职务应该由谁担任?

刘琦来回看着众人,笑道:“这个都护,当由诸位推举!我手下的军尉,还有在场的诸人,只要是在场的,谁都可以被推荐,无需避嫌!诸位有什么好人选,大可直说无妨!”

所谓的都护,在东汉年间属于单任官职,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董卓上任后任胡轸为大都护,蜀国有李严为中都护,行都护之号,吴国设左右都护,其职权类比大都督。

刨除魏蜀吴建国之后所设立的都护官职,现在刘琦所设的这个都护,在意义上与董卓所设的都护相同,都是临阵所置的护军之职,在战时可以节制诸部,闲时就如同虚设一般。

而眼下对于在场的诸人来说,这个都护算是意义重大。

和庞德担任的那种在战时临时赶鸭子上架指挥作战的不同,现在设立一个都护,就等于把这个人的名头在三军中彻底坐实了。

一旦联军打败了董卓,那毫无疑问,这位联军的都护将会声名传于诸州诸郡,说是名满天下也绝不为过。

第四百四十三章 争都护

厅堂内的人此刻都不说话了,他们彼此互相对望着,各自心中都在盘算着。

这些人全都是因为当初与董卓有旧怨而集结起来,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利益的驱动而聚集在一起的。

他们目下最需要的切实利益是什么?

每一位豪帅、渠帅、羌帅都不相同,他们当中很多人需要粮,而有一些则是需要扩充兵马,而对于一些屡屡被欺压的羌族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生存与政策的拓展空间。

但在汉末,想要取得这些资源的最佳捷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人的名望。

一个人的风评与他这个人在汉末这混乱的时代能够取得的资源数量是息息相关的,不论这个风评是好是坏,但首先你得替你的名头打出个响来。

而当下,刘琦所要设立的这个大都护,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良机。

但在场的这些人,大部分心中还是都有数的,知道凭自己的实力和地位是当不上这个都护的。

但即使如此,他们中还是有些人比较眼热,想要将这趟水给搅浑。

临洮的大豪强徐淳站起身,言道:“诸位,依某度之,这都护的人选不是明摆着么?戎邑的杨公在凉州诸郡的声名甚高,且一向都有长者风范,麾下亦是兵精将勇,这都护的人选,非杨公莫属。”

杨奉与徐淳两人分别是戎邑和临洮的豪强家族,多年来彼此之间多有利益输送,徐淳自知凭自己的资历是当不上这个都护的,索性就将杨锋给推到了前面,既算给了杨锋的面子,同时也算是用旁人试探一下在场诸人的底线。

杨锋急忙站起身,道:“徐兄太客气了,论及资历和本领,在座的诸公都在杨某人之上,我怎好意思窃居此要职,这都护我可当不了。”

“我推举日渥不基为阵前的都护,他可曾经是在战场上,凭一己之力斩杀了三十七人的勇士!这样的英雄,定可胜任此职。”说话的人与日渥不基一样,是羌族的族长白玛。

西羌的人虽然好战,但在凉州地域一向都不被汉人瞧的起,即使白马和日渥不基在西羌诸族中也是数的上号的人物,但让一个羌人来当都护,在这些豪帅眼中可谓是滑天下之大稽。

杨锋甚至了瞅都没有瞅白玛一样,道:“依我看,倒是不妨请程兄担当此任,如何?”

程银的家族除了招募私士之外,还以陇西郡的襄武为本阵,负责凉州本土的盐物的倒买倒卖。

盐虽然是官营,但凉州边郡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属于一个比较特殊的地域,汉政府在凉州的官方势力一直不足,很多本该由郡署主导的经济主体,在凉州各郡依旧是被地方豪强把持着。

程银的家族,就是陇西郡最大的盐务倒卖之家。

汉朝所食之盐多为海盐、池盐,另有一部分井盐岩盐……而西北苦寒之地的盐铁多为益州供应,亦或是本土豪强占据着当中的资源。

陇西襄武的程家一直与各大族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也是因为他们手中所掌握的盐井资源数量极大。

程银笑呵呵地站起身,看那样子似乎还真就是想要接下这个都护之职。

白玛见一众豪强不搭理他,恼怒地起身道:“诸位对我适才推举之人没有言语,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是为何故?”

杨锋淡淡地扫了白玛一样,道:“尔等西羌之人,焉能做我汉军的都护?”

这一句话算是彻底的将在场的羌族首领们都惹毛了,他们纷纷站起身来,呲眉瞪目的看向杨锋,眼中尽是恼怒之意。

今日之筵,众人皆带甲佩剑而来,因为在场中人虽是盟友,但毕竟大家皆分不同属,只是因为对付董卓而临时集结,所以彼此之间才会都有几分提防。

见一众羌帅起身,凉州军阀豪帅亦是纷纷起身,与对方怒视着。

“怎么?想动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