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82章

作者:臊眉耷目

此刻厅中,尚坐着几人,皆是襄阳大族中的要人,刘琦都认得。

其中一人,刘琦再熟悉不过,乃是蒯氏双雄之一的蒯越。

而他的身后,尚跟随着一个年轻的后生,看着和刘琦差不多大,不知乃是何人。

“府君!”却见蒯越匆忙起身,笑呵呵地来到刘琦身边,对着他长长作揖:“府君去年在淮汝之地立下盖世之功,威震荆楚,十郡之人,无不拱手称赞,越在此替府君贺。”

刘琦淡淡一笑,道:“异度肯搭理刘某人了?我还以为你这辈子都不会跟我再说话了。”

蒯越原本与刘琦交心,只是后来见刘琦平定荆南,势力发展迅猛,随即又站到了家族的一边,在去年中原大战时节,蒯越相助南郡宗族与刘琦周旋,彼时二人之间已有隔阂,似形同陌路。

只是如今,蔡瑁与刘琦交好,而刘琦又在中原大战期间获得战功,并成功的入驻了新野,不论是实力还是名望都是大增。

而刘琦得势之后,不但没有落井下石,反倒是相助蔡瑁,在得到了蔡瑁认可的同时,也得到了南郡其他宗族的好感。

故此,蒯越此时便又似站回到了刘琦的一面。

蒯越果然不是等闲之辈,此刻受了刘琦的挤兑,脸不红心不跳,依旧是侃侃而谈。

“府君说的是哪里话?蒯某与府君乃是患难之交,昔日一同安定襄阳,稳定南郡局势者便是咱们二人,某不搭理谁,却也不敢不搭理府君啊……就怕府君威名一日重过一日,恐对我等这些昔日麾下之人,不稀罕搭理才是。”

蒯越这样的厚脸皮,实在是让刘琦始料未及。

这得是多强大的心理素质,才敢当着自己这个当事者的面,把黑的说成白的?

你还真牛逼。

刘琦微微一笑,盯着蒯越看了一会,将他看的心中多少有些发毛。

少时,便听刘琦道:

“行了,往昔之事不说了,异度先生若是还愿意理会我,咱们今后还是朋友……至于昔日麾下之人,这个词我可当不起,你们都是我父亲的手下,与我何干?”

蒯越暗叹刘琦言辞严谨,一日比一日更加深沉了。

他面色不变,笑呵呵地道:“是蒯某疏漏妄言了。”

说罢,却见他随手对刘琦介绍道:“这位乃是蒯某之侄儿,单名为祺,先祖乃昔年无双辩士蒯通也。”

蒯祺迈步向前,施礼道:“蒯祺见过刘府君。”

刘琦似笑非笑地看着蒯通,道:“昔日相国曹参门客蒯通,曾著八十一首说士权变,号曰《隽永》,不想竟是阁下先祖?”

蒯祺忙道:“不敢当,未及先祖本领之万一,实乃惭愧。”

刘琦看向蒯越,道:“他是异度先生侄儿?”

“正是。”

刘琦露出了疑惑的表情,道:“只是我闻蒯通乃是幽州范阳人,而君家中籍贯乃在襄阳中庐,这一南一北是如何论祖的?还望异度教我?”

蒯越笑呵呵的没有答话,而年轻的蒯祺的脸则是有些发烫发红。

这年头,人为了彰显声名,或是突显自己,以求达到一些政治目地,乱认祖宗乃是常事,比如孙坚自称孙吴之后,夏侯渊自称为夏侯婴之后等等,反正这年头也没有人会去真的查证。

但像是这样直接被人点出籍贯疏漏的,说实话,确实是蛮打脸的。

蒯氏今天也算是让刘琦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落了一把面子。

第三百五十五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

刘琦的话让蒯祺一时间有点落不下面子,颇有些被伤了自尊的感觉。

毕竟是个小辈,本领和性格都没有磨砺到家,与刘琦这种看似年轻实际上已是老江湖的人相比,蒯祺与他的段位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

但蒯祺一脸抹不开肉,蒯越却是个老江湖,他很是自然地道:“几百年间,天下多少纷乱,各郡黔首多少迁移,举家搬迁亦皆为常理,府君大可不需这般见怪。”

刘琦见蒯越这般直接的出言将事情一遮而过,不由婉儿。

他也不是故意想落蒯家人的面子,只是借机臊一臊他们,多少也是针对蒯越前次对他的叛变而做出的不满举动。

蒯越算是自己来荆州后的第一个知己,虽然刘琦在道理上能够理解蒯越前次为了家族背叛自己,但有些事理解归理解,但不能轻易原谅。

这个风气绝对不能助长。

蒯越虽然面不改色心不跳的将事情一遮而过,但他也多少知道刘琦所针对的人并不是蒯祺,而是自己,随即长做一揖,解释道:“府君,蒯某昔日之所为,实是情非得已……”

“好了,既然都是昔日之事,那还有什么可说的?”刘琦没有给蒯越解释的机会,而是迈步走过他们二人,随着蔡瑁直入厅中。

蒯越转头望了望刘琦的背影,不由长长叹息。

看来,事情比自己想的要复杂。

进了厅中,又有一人走到了刘琦的面前,对他行礼:“末吏马玄见过府君。”

是宜城马氏的家公马玄,此番也被蔡瑁请了过来。

刘琦颇为诧然地看着马玄,道:“今儿是什么日子,这般多的家公名士皆被德珪请来饮宴?”

蔡瑁哈哈笑道:“哪里有那般多的人?不过就是蒯异度和其侄儿,再有马伯常而已,昨日姐丈送来了名刺,我前后掂量,说什么也得寻上几人陪姐丈痛饮几爵,但瑁知姐丈不喜人多,故而只找了蒯家和马家的两位,姐丈不会在意吧?”

刘琦微微一笑:“有劳德珪这般用心,我又如何会责怪?我与异度乃是旧识,关系亲密自不必多说……伯常虽也在严君麾下任职,但我与伯常平日里却少有往来,今日承蒙德珪组了此局,也有机会让我与伯常相见,甚可慰之!”

蔡瑁闻言哈哈大笑,他看向马玄,对他道:“伯常,看到没有,我姐丈对你可是重视的紧呢!”

马玄也没想到刘琦会对他这般看重,心中深感欣慰,同时也有些愧疚。

先前蔡瑁请命去往南阳郡时,曾与刘琦相争,二人在刘表面前甚至还立下了军令状。

身为宜城马氏的家公,马玄当时可谓是力挺蔡瑁,公然与刘琦对抗,可如今刘琦不计前嫌,还如此夸赞自己,颇有与自己交好之意,着实让马玄心中感动。

“府君这般夸赞,马玄实在是当不起,当不起啊,唉!惭愧之至。”

刘琦微笑道:“伯常何必如此?在我心中,公乃是荆楚第一智者,没有什么当不起的。”

蒯越在一旁不是滋味的抿了抿嘴。

这荆楚第一智者的名头,不应该是自己的么?

刘琦用眼角扫到了蒯越略微尴尬的表情,嘴角挑起了一丝笑意。

不错,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紧接着,便见刘琦转头看向蔡瑁,笑道:“德珪,还不让人上酒?”

蔡瑁急忙点头道:“姐丈此言是也!”

稍后,蔡瑁便命人将准备好的酒肉开始往桌案上端,众人开席,往来彼此交杯换盏。

宴席上,众人皆频频向刘琦敬酒,刘琦来者不拒,逢敬必饮。

但刘琦回敬酒的人却让人多少感觉到有些意外。

今日这场酒局,刘琦不主敬蔡瑁,也不主敬蒯越,而能够让他频频举杯者,竟是第一次与他有私交的马玄。

马玄本人似乎没想到刘琦居然会对他这般看重,颇有些受宠若惊之感。

蔡瑁倒是还好,没什么感觉,蒯越却是心中不怎么是滋味了。

刘琦又敬了马玄一盏酒,问道:“伯常,家中兄弟几人?”

马玄长叹口气,颇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父母皆亡故于两载前,剩下我兄弟五人相依为命。”

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心中暗道:“兄弟五个是么?果然是马氏五常,白眉最良。”

刘琦问马玄道:“伯常年纪轻轻,就入幕州府,参与军政大事,非得有逸才而不可为之……只是君终归是年轻,以一己之力而挑起整个家族,想来很是辛苦吧?”

马玄听了刘琦的关怀,心中不免感动,

他感慨地叹了口气,道:“不瞒府君,其实依马玄的性格,并不适合担任这般要务,反倒是寄情于山水间是我本性……只是有些事着实没有办法,家中几个弟弟皆年幼,父母早亡他们又没人照顾,门中经学之卷若无人传承,我若不主持家业,日后马家一门恐有凋零之嫌,故不得而为之也。”

刘琦感慨道:“不知伯常的几个弟弟,最小的几岁?”

马玄无奈笑道:“四弟马良今年已过五岁,幼弟马谡,也不过才刚刚三岁。”

刘琦听了,脸上露出了敬佩之色,举起酒盏道:“伯常为人如此,年纪轻轻却肩负这般重任,实乃年轻一辈中的楷模,咱们一起敬伯常一盏!”

面对刘琦的邀请,蔡瑁、蒯越、蒯祺等人自然无法拒绝,大家纷纷一同举盏致敬马玄。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厅堂内的五个人都微微有心了一些醉意,蔡瑁借着酒劲,突然对在场的众人道:“诸公,此番刘府君回襄阳,除了面见主公详述南阳郡诸事之外,尚有一件大事,却是需要我蔡家相助的,诸位可知为何事?”

蔡瑁明显有些喝高了,竟然把刘琦邀请蔡家进驻到南阳郡的提案,拿出来当众吹牛逼。

不过此一举,倒也是正中刘琦的下怀,他倒是正想借着什么机会,能够让荆州的诸多家族,都知道自己邀请蔡氏进驻南阳郡协助自己。

迎着蒯越和马玄好奇的目光,蔡瑁随即直了直腰板,笑呵呵地对诸人道:“刘府君初定南阳郡,功勋卓著,可谓不世之功,只是眼下南阳郡纷乱,西凉军以及本地宗族之间彼此相争,纷乱不止,府君特邀请我蔡氏中人入驻南阳,以为臂助,相助府君平定乱局,鼎定荆北局势!”

说罢,蔡瑁颇为傲然的看了看马玄和蒯越,道:“我蔡家得姐丈器重,定不辜负姐丈所望!姐丈放心,今后有我蔡氏中人在南阳,不论是西凉虎狼还是当地郡望,若有胆敢违背姐丈者,我蔡氏中人定不会让其好过!”

马玄听了倒是没有感觉,不过蒯良心中倒有些不是滋味了。

当初蒯氏为了帮蔡氏,在争夺讨伐南阳郡军权的时候站在了蔡瑁的一面,

如今时过境迁,蔡氏与刘琦修好,得到了进驻南阳郡扩大家族势力的机会,反倒是蒯氏一族现在处于不温不火,依旧没有什么可以发展的迹象。

如今蔡瑁与刘琦关系和睦,蔡家凭借着蔡觅的枕边风,逐渐在刘琦手中取得了更多的资源。

特别是入驻南阳郡,着实令蒯越眼馋。

南阳郡属于大汉朝最为发达且人口最多的一个郡,不论是文化还是技术,包括生产力在整个大汉都是名列前茅的。

蔡氏一族本来在南郡诸族中便已经处于魁首之地,如今刘琦若是让他们在入驻了南阳郡……日后蔡家的势力若果然能够在南阳郡扎下根来,怕是从此刘荆州麾下,再无能够与蔡家相匹敌的家族势力。

而原先曾经可以与蔡家相庭抗礼的蒯家,今后也势必会被蔡家压下不止两三头,从此只能以蔡氏为尊了。

一想到这,蒯越心中便着实是难受的紧。

却见刘琦突然转头看向马玄,道:“伯常,刘某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伯常应允才是。”

马玄见刘琦说的郑重,急忙起身,道:“还请刘府君吩咐,若能有用得到马玄的地方,玄一定尽全力助君成事!”

刘琦不着痕迹的扫了蒯越一眼,道:“刘琦想请伯常为此番我北上汉中的随军参谋,与我共同协定平定汉中之策,不知伯常可能应允否?”

马玄没想到刘琦居然主动邀请他参加北上讨伐汉中的军队,心下大是激动。

能够得到随军出战,并被主帅亲定为随军的参谋,虽然没有实质性的军职,但足矣体现出刘琦对他的重视……

若是马玄能够在这次随军的战斗中有所献策,立下实质性的功绩,那日后等待他的将是飞黄腾达,前途无量。

在如今这个已经没有了太学的天下,士族群体能够出头的路径已经隐隐发生了改变,其中最为捷径的一条路,便是给军阀当辅臣,为他们建立功业,以谋求在地方的近身之姿。

马玄似乎已经走上这条升迁最快的捷径。

“承蒙府君看重,末吏无以为报,愿竭尽所能,辅府君成就功业!”

“好,伯常既肯相助,则此番出兵汉中无忧。”刘琦伸手重重的一拍桌案,道:“痛快!来来,咱们共饮一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