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43章

作者:臊眉耷目

就算是他在襄阳立的军令状并没有什么真实效力,但正因为如此,他今后在襄阳的士人和豪强群体中,也将不会再有什么威信了。

有基于此,蔡瑁不能够失败,而若想不失败,他现在也只能去依靠刘琦了,毕竟能够帮他的也只有刘琦。

但刘琦究竟肯不肯来帮忙,蔡瑁说不准,毕竟他先前跟刘琦的关系很不好,两个人都是彼此互相看不惯,而且隐隐之中,都视对方为潜在性的威胁。

但是按道理来说,刘琦和蔡觅议亲之后,蔡瑁和他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会有所缓和的,毕竟大家都是一家人了,从前有什么恩怨,都比不过两家成为了亲家,日后两大家族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也就都有了一定的捆绑。

但不知道为什么,蔡瑁的心中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他就是迈不过这道坎……

这竖子凭什么就能白睡我姐?

但是时至今日,他终究还是厚颜让张允去请这个白睡了他蔡家女人的姐丈了。

在刘琦没有抵达南阳郡之前,蔡瑁一直心中都是惴惴不安的,直到刘琦出现在了他的面前,蔡瑁这心才算是彻底的落了下去。

但刘琦此番前来,除了想收回南阳郡之外,另外也有张允的原因。

毕竟张允是刘琦的表哥,同时还是他的嫡系将领,前番蔡瑁听从蒯良和马氏五常中的马玄之谏,将张允带在身边,并为其副都,此番蔡瑁若是兵败,军中之事,多少会有些连带责任,说不定就会把张允给拉下了水。

毕竟是自己的大表哥,还跟自己这么亲……犹如乾隆宠和珅一样的感觉,刘琦还是对张允蛮偏心的。

“德珪近日却是瘦了。”刘琦上下打量着蔡瑁,轻声安慰道:“战场之上,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因为一时之败而气馁,今日由刘某前来,你我兄弟齐心,定可驱曹操逐袁术,重定南阳郡事,回头咱们一同返回襄阳,令三军齐呼得胜归词,岂非快意之事?”

听了刘琦的话,蔡瑁的脸色不知为何,竟然是变的有些发红了。

先前多少次了,刘琦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或明或暗的去落他的面皮,如今冷不丁听刘琦这么一说,且言辞当中尽是安慰之意,蔡瑁的心中不由生出一股暖意。

他本以为刘琦这次纵然会出兵来南阳郡,面对自己的时候,当也会是冷嘲热讽一般。

可实在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当着自己的面这般的表现。

蔡瑁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愧疚之色,遂道:“唉,蔡某……连战连败,如今已是寸步不能得进于宛城,此等时刻,还有劳府君来救……着实惭愧至极,蔡某心中实是万分感激。”

刘琦的嘴角挂起了一丝微笑,道:“有什么可惭愧的?南阳郡本就是荆州地界,我又为此郡之长,前来收服此地无可厚非,况且你我乃是亲戚,德珪之姐乃是我妻,我又如何会见死不救呢?”

蔡瑁深吸口气,然后冲着刘琦拱手道:“今日听伯瑜一言,心实惭愧……唉,伯瑜此言没错,刘蔡两族,如今已是一家,可蔡某却屡次三番与你为难对立……”

说到这,却见蔡瑁很是诚恳的向着刘琦长作一揖,道:“多谢姐丈!”

“德珪不必如此。”刘琦急忙伸手虚扶蔡瑁,众人一同入帐,开始议定南阳郡的形势。

经过这一次的事件,蔡瑁与刘琦之间的关系,看似缓和了许多。

到了帅帐内,蔡瑁遂命人将南阳郡的地图铺展开,对刘琦解释道:“如今的曹操和袁术,都是驻扎在宛城境内,袁术在宛城境内,曹操在宛城以东,袁术此番损兵折将,倒是不足为虑,反是曹操,前番在东郡收拢了桥瑁之兵,更兼兼并了栾提于夫罗的战马,麾下有数千极为强劲的骑兵,威胁甚大……”

说到这的时候,却见蔡瑁长叹口气,道:“似此,如之奈何?”

刘琦认真的寻思了一会,他一边用左手轻轻的搓揉着手背,一边叹道:“我可以试试,写书信去与曹操沟通一下,劝他退兵。”

帐内的一众校尉和别部司马闻言,皆颇诧异。

张允不解地看着刘琦,道:“府君此言何意?曹操在南阳郡已经连败两家之兵,声势颇隆,如何还会轻易退兵?府君写信给他……末吏恐劝不动曹操。”

刘琦摇了摇头,道:“这可未必,有些事若是不试一试的话,就永远不会成功,可是如果我们尝试一下,说不定反而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黄忠略微沉吟一下,道:“府君,若是写此书信,只怕是空废功夫。”

话还没等说完,便见蔡瑁在一旁皱眉道:“我姐丈如此行事,自然是有他的道理,尔等勿要多言,只管听我姐丈的吩咐便是!”

黄忠见蔡瑁帮刘琦说话,不由愣在了当场。

刘琦也是颇为惊诧的看向了蔡瑁……他居然支持自己?

感觉自己与这个小舅子的关系,从今日起和自己的关系,将会出现转折……

第三百零八章 曹操给刘琦面子

宛城东面,曹操的大营。

“刘伯瑜来了南阳郡?”曹操背着双手,在帅帐内来回踱着步子,一边走一边笑道:“当日在阳人城匆匆一别,虽只有一面之缘,不过此子却令曹某印象颇深,着实是少年英杰。”

曹操的下首边,乐进出班道:“末吏愿请命,率众人袭刘琦之营,以慑其胆,毁其声势。”

曹操摇了摇头,道:“文谦确实是英武善战之人,但刘伯瑜在江夏、汝南、丹阳郡连败陈兰,桥蕤,陶谦,张勋,公孙越等人,更是打散了丹阳山越,麾下军势之强绝非寻常,若要与之争锋,便不可以寻常之法攻之,一定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是。”

曹操的族弟曹仁站了出来,道:“兄长勿忧,小弟愿与子和一起统领咱们那五千铁骑,踏平荆州军营,任刘家小儿再是本事,然面对咱北方铁骑,又能如何?终归也不过是一群步卒而已,又何须多虑?”

曹操摇了摇头,道:“不可大意啊,刘伯瑜一定会安置强弓硬弩,以作防备的。”

就在这个时候,却听帐外一名曹军士卒匆匆走入帐内,对曹操耳语了几句。

曹操闻言,不由略略一愣。

沉默了片刻,却见曹操言道:“着刘伯瑜的使者入帐。”

少时,便有荆州使者进入了曹操的帅帐,替他呈递上了刘琦的书信。

曹操看着那份摆在自己面前的缣帛,笑道:“我与汝家刘公子,并不相熟,昔日也不过只有一面之缘而已,如今更是敌非友,他送书信与曹某,是为何意?”

那使者恭敬的对曹操道:“我家刘府君,虽然与将军只有一面之缘,但对将军的气度和风采犹记于心,常于诸人面前感叹曹公乃是当世俊杰人物,今番与将军会猎南阳,得以一观将军风采,实乃是毕生之幸。”

曹操闻言哈哈大笑,对那使者道:“你倒是会说。”

说罢,便见曹操打开了缣帛,开始细细的观看刘琦写给他信函的内容。

大致看了一遍之后,曹操抬起头望向那名使者,道:“刘伯瑜让曹某从南阳郡退兵?”

使者道:“正是。”

曹操轻轻地一挑眉毛,奇道:“这是为何?曹某如今在南阳郡,已经是占尽了上风,无论是袁术还是汝荆州之军,曹某目下皆不放在眼中,打下宛城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曹某为何要首先退兵?”

那使者言道:“我家刘府君言,如今兖州诸郡被青州黄巾大举进攻,虽有刘使君和鲍府君回师去战,然青州黄巾势大,恐二人势单力孤,若无曹公支援,恐难胜矣。”

曹操闻言,眼睛慢慢的眯了起来。

那使者继续道:“兖州若是有失,曹公后方尽失,便是在南阳郡称雄,又有何用?”

曹操的右面,夏侯惇站了出来,道:“阁下此言,未免言过其实,青州黄巾名为军队,不过是无有食物充饥的百万流民而已,衣不裹体,又缺粮少军械,能成多大气候?刘刺史与鲍府君的兵马尽为精锐,又如何能挡不住他们?前番公孙瓒在青州,一战斩三万贼首,俘众七万余,莫有敢于争锋者,便是泰山郡的应府君,也是连败黄巾数阵。”

那使者被夏侯惇说的理屈词穷,无奈道:“在下只是传刘府君之言,至于这个中的军旅之事,恕在下不甚明了。”

曹操对着乐进吩咐道:“且安排这位先生下去歇息。”

“唯!”

使者走后,曹操便将那使者的书信扔在桌案上,眼神中颇有不屑。

在他看来,青州黄巾又怎么可能是鲍信和刘岱的对手,刘伯瑜想用这个方法来威胁自己退兵,实在是太过小瞧自己的心智了。

他对众人挥了挥手,道:“诸君且各回本部操练兵将,整备粮秣器械,随时等候调动。”

夏侯惇,曹仁等人知晓,曹操这是要打算筹谋如何进攻刘琦的大营了。

他们也不打扰曹操,纷纷撤了出去。

曹操拿出皮图,开始在上面仔细的研究了起来。

这一研究,就研究到了晚上小食的时刻。

本来已经有了一个大致成型计划的曹操,正准备用饭,突听帐外响起一阵杂乱的脚步声。

曹操一边吃饭,一边疑惑地抬头看去,却见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纯、乐进、曹洪等人快速入帐。

夏侯惇当下向曹操施礼,道:“孟德……兖州那边传来急报……刘岱阵亡了。”

“什么?”曹操闻言顿时一惊。

接着,便见他下意识的将手中饭碗猛然向着桌案上一扣,道:“刘公山如何会为黄巾所害?那黄巾贼没有辎重,只是以劫掠维持生计,必不能长久,只需等其自耗殆尽,便可一举破之!”

夏侯惇道:“探子回报,说是鲍信曾劝阻刘岱,言不可与黄巾正面对决,当先让部队养精蓄锐,堕对方士气,但刘公山听闻前番公孙瓒一阵斩首三万,觉得黄巾不过是散兵游勇,不成气候,坚持出战,结果反被围困遇害。”

“唉~!”曹操沉思良久之后,将手中的饭碗拿了起来,然后将洒在桌案上的饭粒重新拨入碗中,一边吃一边道:“刘公山如何能与公孙伯珪相提并论?似这般丢了性命,当真可惜。”

一边说,曹操一边无奈地感慨摇头叹息。

夏侯惇沉默良久,突然开口道:“孟德,咱们退兵吧。”

曹操手中拨饭的筷子略微停顿了一下后……遂继续吃。

“为什么?”

“桥蕤死了,刘岱死了,鲍信被围,张邈不敢出兵……眼下的兖州正是纷乱之时,却也是该需要一位州牧主持大局了!”

曹操将饭碗中的最后一粒米食尽,然后缓缓的将手中碗筷放在桌案上。

他站起身,沉默良久后,方道:“只是朝廷那边,不会轻易的下敕州牧之位,董卓老贼,对某深恨之。”

曹仁拱手言道:“兄长何必忧虑?那袁本初自领为冀州牧,乃是因为凭借了四世三公之名望得了冀州本土豪强和韩馥麾下汝南士人的支持,兄长要当兖州牧,何必要通过董卓?只要兖州本土士族支持兄长,必无不成!”

夏侯惇道:“不错,孟德,眼下青州黄巾战乱,四处劫掠,兖州士族皆心惊黄巾破败其等家业,恨不能有一能者主持大局,此时此刻,正是孟德你站出来的时候!”

乐进道:“不错,兖州境内,除去张邈之外,论及家室和名望,也唯有明公可以镇住大局,一举击破黄巾之众。”

曹操用筷子轻轻地敲打着桌案,自言自语道:“如此,还真需给那刘伯瑜一个面子了。”

夏侯惇道:“正好那使者没走,一会便让他回去答复刘琦便是。”

曹操点了点头,道:“不过这兖州牧若是要当,非得有三个人支持我不可。”

曹仁笑道:“兄长说的是袁绍吧?”

“不错,本初若肯支持,则这兖州牧的位置,方可稳坐。”

夏侯惇又道:“那其二和其三呢?”

“其二便是东郡人陈宫,此人乃是兖州士族中的佼佼,年少时便多与州内名士相交,若要得士族之心,非得由此人出面不可,其三便是鲍信……也罢,袁本初,陈公台,鲍允诚,这三人曹某会逐个派人去沟通接洽,当下是先派那使者回复了刘伯瑜……元让,速速安排那使者来此!”

第三百零九章 蔡瑁和张允打擂台

曹操为了借着青州黄巾在兖州造成巨大动乱之时进而返回兖州称雄,获取州牧之位,因此答应了刘琦派来的使者之请求,

曹操告诉对方他愿意给刘琦这个面子撤兵离开南阳郡,让他回去告知刘琦。

如此也算是既达到了目地,又卖了一份人情给刘琦。

代表荆州军的使者见曹操答应了己方的要求,不由大喜过望,他连连向曹操称谢后,便迅速返回己方的大营去向刘琦汇报。

刘琦得到了消息之后,很是欣慰。

果然,青州黄巾的影响,确实是超乎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青州黄巾的人数虽多,但当中包含了老弱妇孺,面对兖州本土内的郡国之兵,一定是毫无抵抗能力的。

可谁又能够想到,结果居然会变成这个样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