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233章

作者:臊眉耷目

刘晔长作一揖,道:“有府君这话,晔感激不尽……对了,其实以晔度之,当今中州之地,倒是有一家族颇多英才,若能征辟得其族中的一二人,于府君之业定大有裨益,只是对于此家族中人,还需谨慎拿捏。”

刘琦拱手言道:“愿闻其详。”

刘晔轻咳一声,道:“不知府君可知颍川荀氏?”

刘琦笑了。

对于颍川荀氏,他自然是知晓的。

“略知一二,不甚其详,还请子扬细言之。”

刘晔遂道:“论议州郡相党,人情比周,举荐、世官、名声,结朋党者,无左右于冀、幽两州士人,当年朝廷议三互法,也是有基于此两州者也。”

“论控制乡里、聚族庄园、荫庇子孙,无外乎于南阳郡望。”

“然论及家传经学,频繁交友,以师承而结清流党人,无外乎颍川士人,而颍川士族中,昔年自荀神君起,便是盛名遍于中州,三君中的陈蕃亦为其弟子,可谓经名盛极,后荀氏一族虽因党锢之事而有多起伏波折,但历经三代至今不倒,更兼善使手段,因而在颍川诸族中甚有贤名,若能得荀氏中人相辅,于府君定有裨益。”

刘琦亦是点头道:“颍川荀氏自神君荀淑奠基,到荀爽位列三公登顶台阁,门第已成,不过就地域和关系上来看,他们似乎应会更倾向于汝南袁家。”

刘晔笑道:“不错,但也只是倾向于汝南袁家,而非举全族之力助之,荀家都是聪明人,不会在一棵树上吊死,广撒网方才可其族不衰,这才荀家人的行事手法……如今整个荀氏门中,只有八龙中的荀绲一支,其子荀彧、荀谌兄弟举本支族迁于冀州,然其荀氏其他宗支,眼下尚未有所动作。”

刘琦闻言似有所悟,难怪历史上的荀氏一族人中,直到袁绍覆灭之前,还既有支持袁绍的,也有支持曹操的,更有在家赋闲不出的……直到曹操彻底统一北方后,全门诸支才尽归曹操治下,

看来类似于荀家这种门第,在彻底能够看清楚群雄割据形势走向之前,永远不会将所有的门中资源都用在一家势力上。

刘琦若有所悟,缓缓道:“依子扬之意,是想让我撬动颍川荀氏中除去荀谌和荀彧一脉的其他旁支?”

“在下是有此意,不过能不能撬动,却也要看机会,也要看府君的手段,眼下在颍川荀氏中,司空慈明公病故于长安,八龙一辈人中,唯有慈明公一人位列三公高位,其人虽亡,但就实际而论,还是慈明公这一支在荀氏之中名望最盛,其子表、棐皆在颍川未曾出仕,若能得荀氏当中最盛的一脉相辅,则便有了与袁绍相争颍川士人的资本,还请府君明断。”

刘琦笑道:“子扬临行舒城之前,却也给我出了一道好大的难题,不过也是为我指了一条明路,刘琦在此谢过子扬。”

第二百九十二章 黄祖的败绩

根据刘晔对刘琦的分析,颍川荀氏一族中,已经举全族迁移北境,将宝压在袁绍身上的荀彧、荀谌兄弟,刘琦已经是无法招揽了。

他现在的选择,最好的便是荀氏一门中荀爽一支的后人。

虽然对于刘琦而言,还是荀彧的名气更大一些,但对方既然已经北上,便是注定与他无缘,他也只能望天兴叹,任其自去。

刘晔在与刘琦畅谈一番之后,便向刘琦请辞离去,

他响应陆康的号召,前往舒城任职去了。

而刘琦则是继续驻兵在天柱山,一边招纳丹阳郡的山越家眷,一边开始将这些山越军细划分营,以求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他们融入到自己的治下。

三万三千的军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量。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节,从襄阳那边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汉都长安中,司空荀爽亡故后,朝廷以厚葬之礼为其铸高坟,并敕其侄孙荀攸在丧后可先行返回颍川,命荀氏诸子守孝,荀攸本人其后则可前往益州的蜀郡上任。

得到了这个消息的刘琦,精神立时一震。

他没想到刘晔在临行之前,刚刚与他阐明了关于颍川荀家的事,而长安那边竟是这么快也开始行动了。

汉朝极为重视孝道,越大的官死了,这停尸祭奠的时间只怕就是越长,普通的氓头死了最少也要停尸七天,荀爽这种位级三公者亡故,怕是最少也要摆祭招魂满七七四十九日才可。

丧葬之期如此长,一则是为了彰显身份,二则是为了已尽孝道,三则古代的交通工具较为落后,若有人亡,生活在外地的至亲以及好友若是得到消息才赶来吊丧,极为不便,近点的还好,远点的怕是都得嫌七七四十九日不够用呢。

若是人的尸体不会腐烂,古人恨不能将尸身摆上一年。

但是荀爽的尸体此刻已经在长安入土了,颍阴那边荀氏本宗主要是以拜祭英灵为主,没有尸身最为牵绊,想来这摆孝祭奠的时间肯定不会短,最少也得两三个月。

这对于刘琦来说乃是一个跟荀氏搭关系的好机会。

吊丧!

虽然他没见过荀爽……但他可以借父之名!

眼下他正愁没有和颍川荀氏打好关系的通路,如今荀爽死了,这岂不是正是一个和荀家建立联系的大好时机?

毕竟刘表在雒阳离任前,荀爽也在雒阳,就算他俩不熟……但谁知道?

不过山阳刘氏和颍川荀氏在地方家族的牵扯中,平日里确实并无往来,冒冒然的去吊丧,怕是多少也有点跌自己南阳郡守的身份。

多少得有几个引路之人才是,才显得不会那么尴尬。

至于为刘琦引荐去颍川吊丧之人,其实倒也并不难找。

如今在荆州,被刘氏父子引之为五业从事的颍川人赵俨、杜袭、繁钦,边都是颍川郡内有名的士族。

当初雒阳动乱,中原浩劫,此三人通财和计,共同前往荆州避难,被刘氏父子引为上宾,并请入长沙学宫,以为重用。

历史上,这三个人也曾入荆州,但因为南郡本土的士族专横,几乎垄断了荆北所有的职位,再加上历史上的刘表并未能打下荆南,使得这些从北地迁移来的士子大多不能委以官职而展其才,

最终这颍川三杰终究还是在建安年间回返北地,投入了曹操麾下。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荆州七郡已为刘氏父子所得,刘琦通过战乱肃清了当地弊政,山阳刘氏中人皆任郡守,整个荆南已是刘家父子的一言堂,这些北方士子都得以在荆南得到入仕的机会。

因此这三人目下也已经融入到了刘氏父子麾下的团体中。

刘琦写书信于刘磐,派人送往长沙,请赵俨,繁钦,杜袭三名颍川名士北上,随他一同前往颍阴县给荀爽吊丧。

刘琦的书信送出去没多久,从汝南郡那边赶来了一个人,乃是刘琦目下所任的掾史李铮。

李铮给刘琦带来了一个令他深感头痛的消息……

“黄承先战败……已是被公孙越和张勋等人驱逐于阳安?”

刘琦听了李铮的汇报,差点没气晕过去,

他急忙令人拿汝南郡的皮图来,仔细的查看。

“阳安县……阳安县……”

刘琦在地图上认真的寻找了片刻,终于找到了阳安县的地址,

再仔细一瞧,刘琦恨不能把皮图撕了。

“这阳安县……距离南阳郡已是近在咫尺,再打,我黄叔父就得让公孙越给赶到荆州境内去了!他这让对方撵着跑的路程,可委实不是一点半点啊,少说得有百里了吧?”

李铮一脸无奈:“百里……好像都有些说少了。”

“先前夺下的战船呢?也丢了?”

“那倒是没有,因为府君事先将战船皆分藏于船坞内,战船不曾被敌军缴获。”

刘琦板着脸,皱眉看向李铮:“我临出汝南时,不是让承叔父联合谯县的许褚和朗陵县的李通么?公孙越虽然有一千战骑,但人数终归不甚多,只要联合这两方,凭城廓而战,当不会输,为何会造成这般结果?反被他驱逐出了安众?”

听了刘琦提起李通和许褚,李铮的脸上露出了更加苦涩的表情。

“属下奉府君之命,往来与黄府君与亿万,还有那许褚之间……唉,果如府君所言,那许褚欲寻仇于公孙越,但恐自身势力不济,故而不敢应战,倒是有意与我等联合,而亿万终归与我有同族之好,他居于朗陵,虽自成淮汝一霸,但朗动西向便是江夏,我弟也想寻个靠山,以荆州眼下在南境之势,亿万甚想与荆州联合,怎奈……黄府君他……”

李铮的话虽然没有说的那么明白,但刘琦又怎么会听不明白其言下之意?

毫无疑问,黄祖这是听调不听宣了,

自己临行的时候让他与李通和许褚交好,但想来他是自持身份,在两名豪强那里摆足了架子,惹的人家腻烦,因而这联盟之事,怕是迟迟定不下来,最后反倒是被公孙越,张勋等人钻了空子。

若不是黄祖和自己地位相等,且还是刘表的至交把持着江夏郡的大权,刘琦一定会谏言刘表把他换了……然后在派人弄死他。

他先前还是看错了这个人,黄祖远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般好用。

他和蔡瑁一样,地位太高,权柄太重,自主性太强。

刘琦沉默了半晌后,突然吩咐道:“去将黄校尉、沙摩司马、张司马找来。”

“唯。”

少时,黄忠、张任、沙摩柯来到了帅帐,向刘琦问安。

“豫州那边,还有几件事不曾办理妥当,我需率领五千人马北上汝南郡,黄校尉替我在天柱山,继续处理山越诸事,我带子义和文长去豫州一趟,办完即回。”

黄忠拱手言道:“不知府君需要办的,是何大事?”

刘琦遂将豫州境内诸事大致与他诉说了一遍。

黄忠听了之后皱眉,道:“有文长在府君身边,更兼有江夏之军,阵势上倒也是不输于彼,但公孙越有一千骑兵,府君当多带弓卒以为策应才是。”

“黄校尉放心,你只管在此带领大军看好山越,待我和黄府君归来之后,咱们自迁山越回返江夏郡,便可抽手往南阳去了。”

……

当下,刘琦便带着五千兵将再奔汝南境而走。

他这一次是要彻底的击溃公孙越的骑兵!

对付骑兵,在平原上正面作战是肯定不行的,就算对方只有一千骑,正面对敌也足矣对己方产生巨大伤害,

刘琦要广招盟友,对其施以策略。

此番进入豫州境,刘琦请刘繇随自己一同前往,因为他知道,目下代表袁绍在豫州北部依旧还未走的兖州刺史刘岱,是刘繇的同胞兄弟。

需得让刘繇想办法,将刘岱和鲍信也一并连纵到己方这边来,如此击溃公孙越的骑兵,便不是难事。

第二百九十三章 刘琦想要公孙越的战马

时近年底,天气已是渐渐转凉了,整个大汉境内,围绕着二袁和刘氏宗亲的战争在各郡也已经逐渐临近尾声,各方目下都有偃旗息鼓之势。

入冬渐寒对于哪一方势力而言都不适合继续开战,故而在战斗还没有终结的地域,那些还未曾歇兵的各郡郡守们的心中也已经开始急躁了起来。

这其中就包括了刘岱和鲍信。

他们两人目前面对的情况,比之其他各路群雄情况要糟糕许多。

因为他们的大后方兖州诸郡,目下正遭受青州黄巾的大规模入侵。

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青州黄巾自初平元年前便已经有所异动,只是当时雒阳的朝堂因为董卓的入京而发生大规模的洗牌,各郡群雄以及雒阳的官吏对青州黄巾的崛起有所忽视,致使他们不断的收纳荒难流民,扩大军伍的规模,相继攻入青州、冀州、兖州诸地,黄巾们在各地疯狂的劫掠仓禀,用以充实军需。

百万青州黄巾,说实话就是一百万饿着肚子的流民氓首,他们因为对生存的渴望而丧失了文明,露出獠牙展现出了人类原始的兽性,大批的流民走到哪里,便都如同蝗虫过境,草木不生。

青州黄巾起源于青、徐之地,对两州的破坏当然是最直接的,但其主要的战略地域还是在青州。

青州黄巾在各地流窜并不是没有目标的,他们的最终目地是与并、冀之间的黑山军汇合,因此在进入冀州之前,他们主要的活动范围便是青州的济南、乐安、北海等地域。

青州刺史焦和不擅长军事,惯于清谈而少实干,其一贯听信于巫卜之说,对待黄巾军的攻势,将希望都寄托在谶纬上。

如此,青州的情况可向而知。

“州遂萧条,悉为丘墟也。”

青州黄巾逐渐坐大,最终又将目光放到了临近青州的泰山郡上,他们出兵劫掠泰山郡,结果却被泰山郡守应邵打败,被消灭了几千黄巾,还被俘虏了上万老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