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138章

作者:臊眉耷目

两人分别率兵,对马交手……

一刀过后,李丰被严颜劈中左边胸膛,在一声痛苦的哀嚎中,跌落下了战马。

“风!”

“风!”

“风!”

严颜身后的士兵们,放声高呼!士气大振,欢呼之声直冲九霄。

……

刘琦捧着自己的长剑,坐在战马上,遥望着远处的战事,并不时的接到麾下斥候不时向自己传来的军情。

“禀府君,文司马已经率军击溃陈兰部,陈兰弃军奔东而走!”

刘琦点点头:“好。”

“禀府君,典君重伤敌将纪灵,纪灵被麾下拼死救走,典君因有伤在身,故未曾追击。”

刘琦依旧是道:“好,有伤便不必逞强,放他一马便是了。”

“禀府君,贾公与黄司马等人击溃敌军前部,雷薄受伤遁逃,袁军校尉李丰为严司马斩杀。”

“好,我当为严颜记功。”刘琦再度点头。

……

沼泽之内,一场鏖战打下来,万余袁军士兵被困于泽内,为荆州军和益州军所歼灭者,约有一半以上成,余者随各部曲长,屯长向刘琦请降。

张允率众奔回到了刘琦的面前,道:“伯瑜,袁军中有不少困于泽中的士卒,皆欲归降……是纳降还是杀降?”

刘琦问道:“有多少人?”

张允回道:“一时间还点不清楚,但估计最少会有数千之众。”

刘琦闻言略有些吃惊:“怎会这么多?”

张允随即为刘琦解释了一下。

按道理来说,两军在旷野交战,败的一方的军卒溃败之后,即使不跟着主将撤退,也会四散而逃,留在阵中最后无奈之下投降敌方。

但今天的战局和平时多少有点不一样,也是因为这遍地浮桥之沼地的特殊地域性,使得在沼内战死和逃走的袁军数量并不是非常多,使得大部分却被困于当中,没法跟随主将逃走。

而他们最终只能选择投降。

待解释完后,张允遂向刘琦请示道:“降众略有些多,伯瑜……纳之否?”

这个时代,收降兵很是有些讲究,表面上听着是好事,但就实际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首先是粮秣要足够,这年头粮食的产量太低,多收一个降卒,就是多了一张吃饭的嘴,供养不起的。

其二是要看降服的士卒是否可用,因为很多兵卒的祖籍和乡人并不在他们投降之地,若是背井离乡的归顺过去,与乡人久隔,这在忠诚度上就会有一定的问题。

暗中潜逃回乡倒是还好,就怕日后在军中串通反水,那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刘琦轻轻的用手中的马鞭子拍打自己的左手,皱着眉头,似在思索是否要受降这些袁术降卒。

认真的权衡了一番利弊之后,刘琦终于下定了决心。

“准降!”

张允略是疑惑地道:“伯瑜,还需谨慎些才是,数千袁军士卒虽多,但若是哗变,恐为祸不小。”

刘琦自然也明白张允这是为了他好。

“兄长,我亦知晓此事,只是眼下这些降兵,我若不纳,恐有损声威,权且先留下吧。”

“有损声威?”张允没太明白。

刘琦为他解释道:“我如今已是被朝廷敕封为了南阳郡守,虽然南阳郡眼下是在袁术的手上,但依正理,南阳郡的士族、豪强、黔首都应是我的治下之民。”

张允猛然反应过来了。

“不错,袁术入了南阳,若是扩充其军,必从南阳郡本土招募壮丁,这些投降的军众,想来有很多是南阳郡本土人士。”

“不错,他们既是我治下的黔首齐民,我若不纳,恐失气度,若是纳降,回头消息传到南阳,定可扬显南阳新任的郡守声望。”

张允急忙道:“末将这便去办!”

……

均县外的泽沼一战,刘琦与贾龙埋伏了纪灵,雷薄,陈兰等人的万余兵马,尽败其众,纪灵重伤而走,李丰被黄忠斩杀,被困于沼内浮桥的四千余兵卒向刘琦纳降。

除了纳降其众外,荆州军和益州军,又在泽内搜寻袁术麾下遗留下来的军械和甲胄,清缴了不少铁器军需。

南阳郡乃是冶铁大郡,将士们所穿戴的甲胄以及兵刃,跟荆州军目下的装备相比,委实是强出不少的。

此一战对于荆、益联军来说,可谓收获颇丰。

……

战后,刘琦下令,大飨士卒,犒劳三军。

自打从秭归出兵以来,荆益联军这半载的时间,委实是过的太过辛苦了。

将士们风餐露宿,辗转千里,纵然是在前番战胜了胡轸和吕布的强军,亦是没有得到丝毫放松。

但是直到今日,三军将士,终于是可以尽情的喧闹一场了。

这是他们应有的权力,也是他们半年来奋战艰辛所应得的。

因为,他们马上就要回家了。

第一百六十九章 东州士的邀请

既是大飨,则必有赏。

今日借大破袁军之机,刘琦在均县附近大飨三军,赏赐荆益两军将士。

军中的粮秣已经所剩不多,若是大飨士卒,吃食分配到每个军卒手中的数量怕是有限,但比起平日里军中的两食来说,却是充裕太多了。

至少刘琦目下已经不再需要精打细算的省粮食了。

因为再过几日,这些兵卒就会随他返回襄阳,到了南郡,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秣供应到士卒们的手中。

到时候,军需就不是他要操心的事情了,而是他老爹应该操心的事。

虽然这么说委实有点不孝顺,但论及收纳流民,养田蓄粮,打造安乐之土,刘琦觉得他父亲刘表在这个时代着实算的上是一号人物。

历史上,荆州从刘表接手之后,十八年间一直在不停的吸取北方的外流人口,期间还接纳了张绣、刘备等北地的兵将,期间从来没有一次因缺粮而导致的危机。

这固然是和荆州本土的战乱很少有关系,但也不得不否认,这也离不开刘表的精心治理,擅施仁政。

论及搞内政养民,刘表当真是一把好手。

有这样一位好管家似的老爹替自己打理后方,刘琦觉得自己完全可以像是一个纨绔子弟般……在前线撒欢似的耍。

没粮就问我爹伸手要。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今日的大飨,诸将官性质都非常高昂,一个个喝的微醺不算,且在酒至半酣处,还有人提议唱歌起舞。

刘琦遂命人取来击筑,命善乐者在帐内敲打。

众将一边拍着节奏,一边高声吟唱高祖所作的‘大风歌’。

汉代酒宴之中,若有一人吟唱,宴中的其他人若是不符合,那便是有不敬之意,所以在场的诸位将校,皆是一同响应着击筑声欢唱。

刘琦自然也不例外。

他是一个喜欢玩喜欢乐的人,前世的时候,刘琦也酷爱歌曲,他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刘琦差不多都能唱出个大概。

但这首大风歌,刘琦是真心不愿意唱。

主要是翻来覆去的,就那么几句词,委实没什么意思。

可黄忠,贾龙,魏延,蒯越,张任、蔡勋等人,却能一直就着这三句话唱了好几十遍。

而且每一遍好像还都是不同的调。

每当唱出一个高调,众人就高举酒爵欢饮高呼,也不知道他们欢乐的点是在什么地方。

随着他们一遍又一遍的来回唱,刘琦实在是有点坚持不住了。

可他又不能不唱,好像不给在场诸将面子一样。

他感觉自己有点要被折磨疯了。

但问题是,更让他烦心的一幕出现了。

却见蒯越突然起身,醉态可掬地来到帅帐中央,拿着空空的酒爵,甩着自己的袖子翩翩起舞。

在场中人,除了刘琦之外,纷纷拍手大声叫好。

紧接着,便见贾龙,蔡勋,张允……甚至是黄忠和文聘竟也站起身来,在帅帐中随着蒯越跳了起来。

汉时酒宴中,共舞是一种文化习俗,很普遍很常见……

但他们跳舞的姿势委实是让刘琦接受不了。

穿越回了这个时代后,刘琦跟这个时代的人玩什么都行……但跳舞,那种甩大袖的姿势,他真心做不到。

刘琦急忙起身,借口如厕,偷跑出了帅帐。

走出帅帐,抬眼望去,遍地皆是篝火,三军将士欢声呼喝,朵颐而食。

望着那一个个兴奋与欢愉的面孔,刘琦的心中也颇感满足。

这或许就是成功的喜悦吧。

他感慨的叹了口气,又准备向别处去巡查。

刚一转身,就看见一人正恭敬的站在他身边,低眉垂首的很是规矩,并没有特意打断刘琦适才的遐想。

就是出现的有点太突然了。

刘琦被他吓了一跳……定睛一瞧,却是那位益州军司马,吴懿。

“是你?”刘琦皱了皱眉,道:“你这人……怎么走道没声呢?”

吴懿歉意的向着刘琦拱手,歉意道:“懿本想与公子说话,只是看公子观望远处出身,故未敢打扰,失礼之处,还请公子勿怪。”

刘琦摆了摆手道:“罢了,汝有何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