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131章

作者:臊眉耷目

诸郡守也因此分成两派。

而袁氏兄弟在缑氏山相争时,董卓则是派兵守住了河南尹的各处要口,迁天子、百官并雒阳太仓、少府中的钱资,去往长安。

因两朝之策以立,故未大举迁民,不过……

临迁移之前,董卓终于动手,派人摧毁了雒阳太学。

二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的汉朝最高学府,被西凉军付之一炬,而立于太学之外的四十六块熹平石经亦多有损毁。

在迁移过程中,董卓最为注重的是太仓和少府、包括雒阳武库仓廪中的财货物资,至于兰台、石渠阁、东观、鸿都的藏书,再运送过程中,因占车较多而被董卓下令丢弃,大半被西凉军焚毁。

蔡邕最担心的事,确实发生了。

此举表达了董卓决心摧毁东汉百年来的入仕制度,他不再给东汉的士大夫集团留任何面皮。

这是针对前番汉朝士大夫集团胁迫他立两京之事,董卓给他们的一份回礼。

而此刻,已经达到了政治目地的二袁,都将注意力放在了对方的身上,并没有对董卓的行为进行追责……主要是他们此刻也没有多余的精力追责于董卓。

但也正因为以二袁为首的诸郡守不作为,致使董卓办出了一件更为惨绝人寰的事情。

其带尽太仓少府资后,立刻派兵,将河南尹以西的仓廪野谷一皆烧除。

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率十万西凉兵,在河南尹焚田毁地!

繁华之地,一朝尽成贫瘠。

但是令刘琦没有想到的是,虽然二袁对董卓没有追责,但有一个人却并没有无动于衷……虽然他并不属于关东诸郡守的联盟范畴。

刘氏三牧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位——大司马刘虞,并奋武将军、蓟侯公孙瓒带幽州军追击董卓!

辛末年三月初四,公孙瓒与董卓麾下的大将李傕、张济鏖战于新安。

西凉铁骑与幽州骑兵一场血拼,互有损伤,未分胜败,后因彼此奈何不得,只能各自撤军。

刘琦听了这消息,心中颇感疑惑。

以刘虞的个性,绝不会轻易动武。

这个老政治家一向不愿妄动刀兵,当年他去幽州平举、纯之乱,也是巧使手段,不曾正面与之相敌。

而且刘虞儿子刘和在朝廷担任侍中,等同于被握在董卓掌中当人质,他这么直接与董卓交锋,难道他不怕董卓斩杀其子?

以刘虞的做派,刘琦觉得他是不会忍心舍弃其子性命的。

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

但问题出在哪,刘焉目下也说不出来。

此一战中,幽州骑兵天王公孙瓒自然是声名大振,白马将军之名再次声名远播。

而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些将官因此战而展露锋芒,逐渐为世人所知。

刘琦通过张允麾下的探子得知,公孙瓒在新安与李傕和张济一场大战,虽未竟全功,但其麾下的幽州强兵,却多因斩敌之举扬名。

其中,有一个公孙瓒麾下的别部司马,此番也算是多立功勋。

这个别部司马叫做刘备。

第一百五十九章 不是不能对付公孙瓒

转眼已是三月,天气已经开始逐渐变暖,即使是到了晚上也不会让人感觉寒冷。

刘琦坐在帐内的床榻上,身穿单衣,披着罩服,正认真审阅着一份简牍上,关于近期军中的支出用度。

帐内不远处,同样也是身着白色内衫披着罩服的杜嫣,正在细心的为刘琦收拾擦净他那套白色的甲胄。

没有了平日里那身略显宽大的襦裙深衣,仅是穿了内杉睡服的杜嫣,身材凹凸,在帐内烛火的映照下,尽显风韵。

从阳人城出来后,杜嫣没有了能够自己独居的屋舍,荆州军在排水河边驻扎的这段时间,杜嫣就一直与刘琦共同宿于营帐。

经过这一段日子的同居生活,她也由一个刚刚破处的青涩女子,成功的被刘琦培养成了手段较为娴熟的美丽女妇。

……

杜嫣打理好了刘琦的甲胄后,见刘琦桌案上的灯要灭了,遂又为他点了一盏灯,

她捧着那盏灯来到刘琦身边。

杜嫣将灯放在案上,然后轻靠在刘琦身边,头依着他的臂膀,柔声道:“公子,该睡了。”

刘琦点了点头,合上了手中的简牍。

他转头看向杜嫣,却见杜嫣也看向了他,一副含情脉脉的表情。

刘琦心中有点发虚。

“那个,灵伊……咱今晚不折腾成么?我感觉我最近撒欢撒的有点狠,再这么下去我容易短寿。”

“不许胡说。”杜嫣伸手,用一根葱玉般的手指挡住了刘琦的嘴唇,然后靠进了刘琦怀里,娇道:“都依你便是了。”

杜嫣往刘琦怀里一靠,顿时温如暖玉,刘琦一瞬间就知道要糟……

估计他一会很难控制住寄己了。

“灵伊,我还要在这附近驻扎一阵子才回南郡,我想明日派人先送你回南郡去。”

杜嫣诧然的抬起头,望着他:“公子为何要妾身先走?莫不是厌了妾身?”

刘琦面色肃整,摇了摇头道:“不是,只是我主力兵将在抵达南郡之前,很可能还会有几场硬仗要打,你在军中多有不便,我派精锐保护你先回南郡,你且在襄阳安居,等我回去,自会给你一个交待。”

杜嫣心中虽然不舍刘琦,但她也知道刘琦要办的是正事,自己乃是女流,在这种关键时刻留在他身边终归是多有不便。

想到这,却见她伸手抱住刘琦,道:“既如此,怕是好长时间不能得见公子了,今晚……还请公子垂怜。”

望着她的眼神,感受着她怀抱的暖意,刘琦心下深感无奈。

刚才的话完全等于是白说了。

今晚又得给她交公粮!

一想到这,刘琦又不禁想起了尚在南郡,已经二十大多的蔡觅……

她可比杜嫣的要求高多了。

半年不见,自己又欠了她多少公粮?

感觉有一种即将英年早逝的冲动。

刘琦正寻思间,杜嫣已是缓缓起身,站在他面前,芊芊素手点着他的胸脯,微一用力,直接将他向后推倒,让他呈大字的倒在榻上……

……

次日,刘琦随安排亲将带领一支人马保护杜嫣返回南郡,并亲手写了一封书信,让领头战将按照自己提供的地方,送信到蔡觅的手中。

刘琦想看看,蔡觅到底有多大的胸襟。

杜嫣对刘琦嘘寒问暖,嘱咐颇多,最终乘坐在辎车中,依依不舍的与刘琦洒泪惜别离去。

……

杜嫣走后几日,刘琦就接到了袁绍派人送来的五匹匈奴种马。

虽然数量很少,但对于战马稀缺的荆州来说,这五匹匈奴马可算是稀罕物了,可谓弥足珍贵了。

匈奴战马到手之后,就只剩下蔡邕的书籍和刘焉之子刘范。

但是书和人质没有等到,刘琦却先等来了另外一个人。

是刘虞之子,刘和。

毕竟是同盟人的儿子,刘琦自然不能怠慢,他亲自在营寨的辕门外迎接了刘和。

刘和比刘琦大了一些,但也很年轻,样貌和善,温文有礼。

刘琦询问刘和道:“族兄不是在朝中任侍中么?前番听闻大司马率幽州兵将追击西凉军,弟还为族兄捏了一把冷汗,不想族兄竟然已经脱出了虎口,兄是如何脱离雒阳的?”

刘和一边微笑,一边随刘琦走入帅帐,分宾主位而坐,而后苦笑道:“其实,早在袁绍来司隶之前,董卓为了结交家严,特意命我持书前往幽州修以盟好,只是董卓和某,皆是行事低调,因而不曾让旁人察觉,却是要伯瑜替某担心了。”

刘琦和刘和虽然原先从没见过,但毕竟都是汉室宗亲,各自的父亲又都是护君盟中之人,因而彼此之间倒是还算放得开,很快就颇熟稔了。

刘琦问道:“兄长此来,莫不是奉了大司马之命,有事相商?”

刘和长叹口气:“不瞒贤弟,严君此来命我为使,是想询问,贵军此番撤军,护君联盟今后又该如何,咱们维护汉家的大计,日后又当如何行事?”

刘琦低头琢磨了一下,道:“如今天子在董卓手中,虽受钳制,但却不至于有性命之危,然凭我们目下的实力,想从董卓手中救出陛下,只怕极难,如今刘君郎在益州擅造天子乘舆,有不臣之志,今后怕是不会再与我们同心,”

“而你我两方虽有同盟之谊,但一南一北相隔甚远,若出了事,彼此之间互相难以驰援,眼下对于我们两方来说,只有请大司马与严君各自巩固本州,发展势力,扩充武装,囤积粮草,静待时机才是正途。”

刘和叹息道:“话虽如此,但若想安心发展巩固,却非易事。”

刘琦笑道:“不见得吧,只要大司马能够安心的守住幽州,收拢青、徐流民,招揽乌桓鲜卑以为羽翼训练精骑,待时机成熟时,以幽州马苑每年训练战马的数量,他日遣数万精骑南下,席卷河北之地并非难事,届时大司马称雄河北,再走河内入关中,未必不能成就匡扶君王之大事。”

刘和叹息道:“哪里是那么轻易能办成的,且不说袁绍目下已是有强占了冀州之心,单说严君治下的孙瓒就非易与之辈,此人屡番抗上,与家严多有争执,不受吾父节制……此次驱兵攻打董卓,便是他的主意,家严也是不得已而从之。”

刘琦闻言恍然,暗道这就不奇怪了。

难怪一向是以施计为主要手段的老政客刘焉,会驱兵主动去与董卓交手,原来是有公孙瓒在中间使劲。

想来刘虞此次出兵,幽州兵将的中间力量大部分都应是以公孙瓒为首的军功势力。

公孙瓒若是在那些军功将领的背后推波助澜,难保幽州兵将不会群情激奋,强要追击董卓,刘虞面对众将的施压,想不出兵只怕也是不行了。

完全是被赶鸭子上架。

“大司马若要制霸北境,看来非要除掉这公孙瓒不可。”刘琦叹息道。

刘和道:“严君治理幽州,乃是以边贸互市,安抚流民,招揽乌桓和鲜卑为羽翼的怀柔之政,但以公孙瓒为首的一众幽州豪强将领,都是以军功搏出的出身,严君之政,实是断了他们的升迁之路,这个中矛盾难以调和……难啊。”

刘琦认真的想了下,道:“若要对付公孙瓒,倒也不是不可能,我倒是有几条建议,贤兄若是有意,不防转达给大司马,如何?”

第一百六十章 幽州的英杰

汉末刘氏三牧中,刘虞的血统最纯正,属于根正苗红的那种,而且他还是出自两千石之家,论及家庭条件要凌驾于刘表和刘焉。

但很可惜,刘氏三牧中,他是唯一一个没有寿终正寝,反倒是惨遭横死的人。

《后汉书》言:“刘虞守道慕名,以忠厚自牧。美哉乎,季汉之名宗子也。”

这可以算是非常高的评价了。

就算《后汉书》中有夸大成分,但刘虞的功绩实打实的在那摆着,不是后世的黑子张嘴就能随便抹杀掉的。

“上谷胡市之利”“渔阳盐铁之饶”之功且不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