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从单骑入荆州开始 第107章

作者:臊眉耷目

孙坚身为阳人县的统领,知道曹操来了,自然也要亲自接待。

虽然孙、曹两人分别隶属于袁绍和袁术,但毕竟在名义上还是同盟,眼下袁绍和袁术没有彻底翻脸,他们之间也还是彼此客气相待。

孙坚和曹操彼此没见过,也没什么可聊的,他们两人再加上刘琦,三人随意的过食一顿后,孙坚便借由告辞离去,只是留下刘琦和曹操详谈。

虽然袁术曾写书与孙坚,让他替自己盯紧刘琦和曹操,但以孙坚的性格,自然是不屑于干这种事的。

况且让他怎么盯?天天跟在刘琦和曹操身后转悠,听他们说些什么吗?

孙坚承诺了袁术,但实则却是敷衍,根本没当回事。

孙坚走后,刘琦邀请曹操去往他的居舍。

刘琦病体未愈,进屋之后,时不时还有些咳嗽,曹操见状遂问:“刘公子,这是身体不适?”

“偶感风寒,不过是区区小病而已,曹奋武不必过于担心。”

“哎,这如何使得?”却见曹操皱起眉,很是关切地道:“公子这里有笔墨木牍否?可否借曹某一用。”

虽然不知曹操要干什么,但刘琦还是吩咐人给他拿来了笔墨和木犊。

曹操拿着笔,在木犊上一字一字的认真书写。

少时,却见曹操将三根木犊,大概一共六十个字的药方递给了刘琦。

“曹某当年在雒阳,也曾感染风寒不愈,幸有本初替某找了太医丞行此药方,用之不足半月即愈,北方寒冷,不比南方温暖,易多染瘴,还需多多保重身体,勿要过于劳累。”

刘琦拿着那三根木犊,颇诧异地看着曹操,心中暗道:“谁想曹孟德,竟是个细心之人,也不知是真的还是装的。”

第一百二十九章 赠功给袁绍

不得不承认,曹操的举动令刘琦的感觉颇为舒适,而且他的行为举止并不做作,看上去没有任何刻意。

很随意,很平常,有一种举手之劳的意味。

一个简简单单的行为,就让刘琦感受到了他心思之深。

有时候那些看似不刻意的事情当中,往往隐藏着人为的刻意,外在表现的越不刻意,或许内在的刻意便越重。

刘琦不觉得一个曾有八次大规模屠城记录的人,其本性会是一个邻家好大哥。

……

“多谢曹奋武,回头我便着人按此药方取药。”刘琦收下了曹操的好意,并向其致谢。

三十六岁的曹操,颇有些豪侠之气,他随意的一挥手,道:“公子乃是德珪之友,曹某亦是德珪之友,彼此也算是相见恨晚了,当年某与德珪在雒阳同堵梁孟星之门,仔细想来,如今想来,当真是一段往昔趣事。”

刘琦淡淡一笑,给曹操面前的爵中斟水,道:“我也经常听起蔡都尉说起与曹公的往事,只恨当时刘琦年幼,未能往雒阳与二位结交,实乃平生一大憾事。”

曹操端起刘琦给他斟的水,道了声谢,一边喝一边道:“曹某观德珪信中之言,公子与德珪似不仅仅是同僚,且还私交深厚,只是不知公子与德珪是如何相熟的?”

刘琦正在给自己倒水,闻言随口答道:“哦,其实也不是那么熟,因为他二姐是我的外宅。”

“咳、咳、咳!”曹操闻言,防备不及,直接被呛着了。

刘琦赶忙递上巾帕:“曹奋武,不碍事吧?”

曹操摆了摆手,示意无碍。

要是没记错,蔡瑁今年好像也是二十四五了吧。

他二姐?

曹操眯眼看向刘琦,认真的打量起他来。

这小子虽是弱冠之年,然相貌俊雅,谈吐温和,眼下虽有病在身,但看起来身体却显健硕。

蔡瑁他姐,应比这小子大上不少吧?竟甘心没名没分的委身于他?

曹操心中暗自掂量:“莫不是同道中人?”

“哈哈,公子年纪轻轻,不想竟颇好风雅之事?确属难得,倒与曹某和本初年轻时颇为相像。”

刘琦闻言不由翻了翻白眼。

快算了吧,在这方面,我可比你有底线多了!

“曹奋武切莫取笑于我。”刘琦摆手道:“前番致书与曹奋武,一直不曾得到回信,不想今曹将军竟亲自代表袁公来此,实在令琦始料未及。”

曹操爽朗而笑,直言不讳:“刘公子,当初你写书信与曹某之时,本初尚为关东群雄之首,而公子之声名着实不高,你让我代为引荐,我便是说了,本初也未必肯应,岂不是难为曹某?”

曹操的表现令刘琦颇感惊异。

没有推诿,没有找理由,一是一二是二,该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居然是完全没有那些官场中该有的弯弯绕绕。

比跟袁术好沟通多了。

也不知是真性情……还是故意装的。

不过如此倒好,有什么事直接说,倒是简单了。

“袁将军请曹奋武前来找我,有何要事?曹将军当可名言,不必避讳。”

曹操笑道:“刘公子是个爽快人,既如此,曹某便也不藏掖了,本初前番欲拥戴大司马为帝,其行虽有疏漏,却无不臣之心,实是为汉室天下着想,今公路拥立陈王为帝,公子与令尊又上书雒阳,议立两京两朝,皆声名大躁,独将本初一人排斥于外……”

说到这,却见曹操先前探了探身子,道:“刘公子,于心何忍?”

曹操这话,说的非常直接,但却又是笑呵呵的,看不出他是再跟你谈正经事,还是在跟你玩笑。

总之,刘琦心里没有丝毫讨厌的感觉。

“听曹将军的意思,这事是刘琦办错了?”

曹操叹息道:“君父子之行,错倒是没错,但怎么说呢,对本初多少是不太仁义,想当年在雒阳,本初与令尊景升,也是颇有些交情的。”

刘琦闻言不由翻了翻白眼。

这曹操真是张嘴就来,什么事都往当年雒阳上说。

你们这些西园校尉都是掌军的实权人物,何进都对你们假以辞色,我爹那个以低阶监察高阶将官的中侯,本就是个招人厌恶的差事,你们哪个还会去主动跟他结交?

真把我当傻子糊弄呢!

但刘琦也懒得跟曹操争执,只是道:“事已至此,我也没有办法了,不知袁府君和曹奋武,意欲如何?”

曹操拿起双耳壶,给刘琦倒水,笑道:“当今天下,南方诸雄,能入本初眼中者,唯景升一人!本初知景升之心,愿助景升成就大事。”

刘琦端起水盏,对曹操道了声谢,又问曹操:“依袁府君和曹将军看,严君的大事,是什么?”

“如我等所料不错,公子下一步必会向朝廷求立景升为荆州牧,景升若为州牧,则大事自然就在南阳郡……恕曹某直言,没有南阳郡,荆州之地只是空有其表。”

说到这,曹操叹道:“本初与公路,目下关系已难调和,我与公子说句掏心的话,我等与公路早晚必有一战………左右都是要打,若景升兄愿意,我等愿与景升合兵,驱公路出南阳郡。”

刘琦闻言笑了。

这确实是他想听到的。

夺回南阳郡,是刘琦彻底收复荆州最大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对于现在的南郡而言,太难了。

单纯以实力算,刘表就是集合南郡和江夏所有的郡兵,哪怕是再把县军都招募上来,其兵源增速也比不上袁术在南阳招募的速度快。

南阳郡口二百四十余万,比南郡和江夏郡加起来翻一倍还多。

当今天下,治下有足够的口数带甲十万者,屈指可数。

荆州若想做到带甲十万,没有南阳郡做支撑是非常困难的。

……

刘琦端起桌案上的水盏,向着曹操点头示意:“为袁府君贺。”

这话没明说,个中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曹操大喜过望,忙道:“公子果是豪杰之士,做事毫不优柔,真丈夫也。”

刘琦笑道:“所谓投桃报李,袁公既许诺于此,刘琦这里,倒也是有一项功业,送于袁府君与曹奋武。”

“哦?”曹操忙道:“如此,就烦劳公子指点一二了。”

“目下雒阳,诸士请命,保留雒阳朝堂,袁公当以此为机,亦上书表奏,并联合诸路郡守,移兵司隶以示威,此事若成,董卓迁长安后,雒阳朝堂依存,袁公必声望大涨,可复往日之隆。”

曹操捋着长须,略一思索:“此言倒是不虚。”

刘琦继续道:“此事若成,我等当致书与大司马,联合诸位宗亲,联合袁公,请陈王移驾雒阳,坐镇东京……袁公路立储而得各镇称誉,袁府君若能迎王驾至东京,则更是响彻寰宇之功业,这一点曹将军可曾想过?”

“啪!”曹操手中的水盏微晃,磕在了桌案上,发出一声轻响。

第一百三十章 张允李典,为了刘琦出击!

曹操着实是没有想到,刘琦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迎储君王驾入东京,确是妙策!

袁术立储,又能如何?

袁绍若能保下东京,并迁储君与雒阳,此等利于王室之举,必然会为天下所称颂。

到时候,袁术先前之所为,又能如何?且还能借此将陈王刘宠拉到袁绍这一面来。

而且重中之重,是陈王刘宠现在所居的陈国,是夹在汝南和颍川之间,那里距离袁术所在的南阳极近,便于袁术掌控。

可一旦刘宠到了雒阳,那就是临近于河内、河东、上党、陈留等地。

河内郡守王匡王匡、陈留郡守张邈、河东郡守王邑、兖州刺史刘岱,屯兵于上党的张杨等人都与袁绍相厚。

这等于是名正言顺的将那位六十岁的‘大汉储君’迁移到了袁绍的眼皮子底下了。

曹操深深的望了刘琦一眼,心中不由泛起了些许惊异。

不到二十岁的孺子,居然能有这般见识?

但他不知道的是,就实际生存时间来讲,刘琦其实比他活的时间还长一些,而知道历史大概走向的他,也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具前瞻性。

“刘公子这般厚意,曹某必向本初转达,公子放心,君父子上奏的请立两朝之事,乃是关乎国本之大策,有本初在,此事必成!”

刘琦闻言拱手道:“如此,此事就劳烦曹奋武了。”

曹操办事,倒也是雷厉风行。

只见他站起身道,言道:“事关重大,我当亲往河内去一趟,然后派人送信与本初,请他在冀州立刻行事。”

刘琦知道曹操的意思。

立京迁储的事,说起来好像很容易顺畅,但个中操办起来非常复杂,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袁绍必须立刻行动,否则一旦被袁术或是董卓反应过来,就会失去先机。

推荐阅读!